舞劇《海的一半》廈門站巡演即將開啟!4月15日,該劇將在廈門嘉庚劇院上演。
舞劇《海的一半》以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的英雄偉績為創作靈感,聚焦于南洋愛國華僑的壯志豪情與家國擔當,通過高度象征性的舞臺設計與肢體語言,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愛國華僑共擇大義的故事。這部舞劇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深刻的主題,更在于它以全男班的陣容、獨特的精英形象塑造,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舞劇《海的一半》最大的亮點,便是對華僑男子陽剛之氣的精妙展現,全男班的陣容更是為其注入了獨一無二的活力與張力。
舞劇中,身高180+的僑界精英們身著裁剪合身的三件套西裝,結合俊朗妝造,整理好袖口,帶上禮帽,用剛勁有力卻又不失細膩的舞姿,生動詮釋著愛國華僑們的堅毅與擔當。在陽剛之美與英雄本色的激昂旋律中,那個時代華僑紳士們的優雅風采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既有在商場上縱橫捭闔的果敢與魄力,又有深藏于內心的家國情懷,在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性感又干練的精英氣質。
舞劇《海的一半》整體風格獨樹一幟,塑造了一群外表沉穩內斂,動作干練有力,極具沖擊力的西裝男人形象。這種強烈的反差風格,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男性舞者們的群像塑造,更是為舞劇增添了磅礴的氣勢與力量感,既有藝術的典雅性,也有市場的普及性。他們對“精英男團” 的精彩演繹,能夠成為吸引特定人群的一大賣點。
上世紀20年代,受西洋文化影響,新加坡流行起了企領文裝的西裝樣式,南洋紳士們身著西服三件套、戴著禮帽、手持手杖,儒雅又有氣度。
舞劇《海的一半》重現民國時期華僑“時裝”,他們穿西式襯衫、馬甲、西褲,腳上穿皮鞋,頭上戴西式禮帽,配上拐杖和洋懷表,引領了南洋時尚潮流。除了集團董事局主席——海庚外,還塑造了興學事業執行人——海賢、橡膠業總裁——橡膠王、集團總經理——星洲林叔、火爆環球海運社社長——厝港雷等十多位性格鮮明的精英形象,將偶像劇里不同風格的男團都搬上了舞臺,再現了歷史上獨特的海外華僑創業者群像。
每一位角色都是百年前華僑的時代縮影,作為第一批選擇去海外創業的華僑,他們在國外開辟著新的天地,憑借自己的努力在龐大而陌生的海外市場立住了腳,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每個人所留下的都是自己獨特的印記。他們不僅豐富了南洋的商業文化,更成為了連接中外文化的橋梁,成為“時代精英”。
舞劇《海的一半》以外柔內剛的閩南男人為創作原型,既有軟性男人的溫柔氣質,也有頂天立地的魄力,他們以“愛拼敢贏,豪爽干練”的男兒本色,擔起外出討海,求得生存,養家糊口的重責。舞劇在刻畫男性形象時打破了常規印象,展現了閩南男性堅韌的毅力和勇氣,在面對任何大風大浪依舊保持冷靜儒雅的氣質。
舞劇中以“海庚”為首的華僑實干家,在全球經濟大蕭條的環境下,最讓他們牽掛的卻是幾千海里外故土的興學事業。他們一生“興實業,辦教育,勤勞國事,言人之所不敢言,為人知所不敢為”,生動詮釋嘉庚精神中“誠毅”二字。南洋華僑青年企業家在整齊劃一、步履鏗鏘的群舞中迸發青年的蓬勃力量;主角兄弟海庚、海賢在艱難時刻彼此支持、互相分擔,用雙人舞展現“男兒志,兄弟義”的深重情誼。他們永遠精神十足,永遠激情澎湃,于風浪中堅守,為家國拼搏,以熱血豪情詮釋真正的“南方之強”。
舞劇《海的一半》以舞蹈詮釋主人公內斂、強悍的性格。舞蹈的編排大量運用了剛勁有力舞蹈語匯,同時結合現代舞的流暢多變,呈現出華僑群體的果敢堅韌。在開場中,年輕的海庚與兄弟們歃血為盟,共飲一壇血酒,立誓要在南洋闖出一片天地,終有一日報效祖國。在高潮處,海庚不顧兄弟們的勸阻,寧愿放棄融資合同也要堅持將資金用于教育。這一刻,那壇血酒再次出現在兄弟們的手中,然而此時的血酒早已化為苦酒,如鯁在喉,再也無法飲下。這一酒的意象在劇中承載了理想與現實碰撞的痛楚,烘托出“海庚”在抉擇中巨大的犧牲與堅韌的擔當。
這些藝術化的處理,不僅直觀地展現了“海庚” 的內心轉折與沉重抉擇,更讓我們看到了一群華僑在時代浪潮中的掙扎與堅守。“海庚” 作為學校創辦者,他的孤獨與堅守令人動容;而他的兄弟們,同樣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展現出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這不僅僅是 “海庚” 一個人的故事,更是一群中國私立大學先驅者的故事,他們的執著與堅守,鑄就了后來廈門學校的自強與輝煌。
舞劇《海的一半》以全男班的獨特演繹,再現了南洋華僑們在時代洪流中的堅毅身影,他們的故事如同一座座精神豐碑,矗立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輩們銘記這些先驅者的付出,讓他們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舞劇《海的一半》廈門站即將開場,掃描下面二維碼,購票入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