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持續走熱的當下,即將在福州開幕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備受矚目、萬商云集。
峰會開幕前夕,今天,一場“重量級”研討會在福州召開。數字福建建設親歷者、院士專家、企業家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二十五載追夢路 · 數智擁抱新時代”主題,回溯建設歷程、分享前沿實踐、貢獻真知灼見。
圖源:福建日報記者 肖春道
會上,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提出,以數字化引領全省經濟社會實現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轉型升級,以更大魄力、更實舉措,奮力譜寫數字福建建設新篇章。
屏山君這樣理解,在25周年的新起點上深化數字福建建設,就是要“打造數字福建升級版”。再升級,潛力何在?如何發力?屏山君用三個“高”與您一起探討。
01
高瞻遠矚
“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要一點擊鼠標,就能看到全省的數據。”
這是在數字福建拉開澎湃序幕的2000年,習近平同志和時任福州大學副校長、提交了《“數字福建”項目建議書》的王欽敏之間的一段對話。
而今天,從“點擊鼠標就能看到全省數據”的經濟運行監測“一張網”,到“一件事”指尖辦、一部手機走遍福建……曾經關于數字福建的種種暢想都已照進現實。
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高效辦成一件事窗口。林雙偉 攝
“數字福建的建設模式與組織管理機制從一開始就遵循了如下原則:一是統一領導,即全省一盤棋,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二是統籌協調,即頂層設計和系統工程相結合;三是統一路徑,即統籌規劃、分期實施,整合資源、數據共享;四是系統開發,即技術系統建設兼顧系統性、可靠性、可升級性、可共享性。”會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回顧了數字福建建設的發展歷程。
彼時,習近平同志親自擔任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提出“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的建設目標,確立“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建設原則,主持通過“131”計劃……開啟了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開創了全國數字省域建設的先河。
從那時起,福建就堅持“要統籌不要多頭辦”,連續5次編制實施數字福建五年規劃,是全國最早也是唯一始終堅持這樣做的省份。
一幕幕歷史場景、一項項具體工作、一系列生動探索實踐,讓在場旁聽的屏山君更加深刻體會到數字福建戰略所蘊藏的遠見卓識與雄才大略。
02
高質量發展
“瑞芯微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第一批民營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多場景應用市占率第一,與‘杭州六小龍’企業也有合作。”會上,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勵民介紹。
“數字福建”的建設孵化和推動一系列高新技術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瑞芯微所在的福州軟件園,作為首批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快速形成數字產業集群,成為驅動區域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
AI芯賦能車載多場景,瑞芯微亮相上海國際車展。圖源:瑞芯微電子
現場聆聽發言,屏山君深切感到:25年前,“數字福建”播下的一顆種子,已成長為參天大樹——全省信息化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其背后,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戰略定力。
聚“數”——福建建成全國首個省級公共數據共享基礎平臺,基本實現全省政務信息系統“應接盡接”、公共數據“應匯盡匯”;在全國率先打通面向社會數據服務的出口,首創公共數據分級開發模式,拓展全省公共數據應用場景1000多個。
用“數”——數字政務方面,打造全省行政審批“一張網”,實現網上可辦率事項占比超99.3%,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評估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梯隊;數字社會方面,在全國率先完成12345政務服務熱線省級統建,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實現醫學檢查結果互認全覆蓋,等等。
乘“數”——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數據與其他要素的乘數效應正在日益顯現。2024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3.2萬億元,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70.7%、居全國第三位。過往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共促成了超過3000個、總投資超過1.8萬億元的數字經濟項目落地福建。
結合數字中國建設綜合試點,今年,福建出臺《福建省加快推進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著力打通數字底座、建設數字政府、賦能“千行百業”,進一步系統推進全省數字化建設全面躍升。
03
登高望遠
算法、算力和數據,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三要素。福建如何用“數”賦“智”、再上臺階?這是本次研討會的焦點之一。
其一,要堅持自立自強。
“數字技術作為‘關鍵變量’中的關鍵,正重塑科研范式和產業圖景。”廈門大學教授、嘉庚創新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南峰建議,要構建自主可控的數字生態,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國投智能(廈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國內首個公共安全領域大模型“天擎”。圖源:福建發改委
他舉例,實驗室聯合哈爾濱工程大學完成了我國首艘油電混合拖輪的智能機艙和智能能效系統研制,通過構建具有自主數字底座的發動機、電池、電網的熱力學、動力學模型,利用AI調整模型,裝船一年多來,年均綜合節能26%,每年節油20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600余噸。
其二,要突出應用導向。
“福建是工業強省,制造業增加值、產業創新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空間廣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轉換和人口結構變化,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會催生大量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需求。”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勵民認為,相較大模型,AIoT更易落地,賦能千行百業,已進入“黃金時代”。
當前,福建正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不少企業表示,福建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希望以峰會為平臺,結合市場所需、福建所愿與企業所長,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