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幅“抗日英雄” 老兵顫巍巍地敬禮
就在一周前,志愿者團隊再次去漳州市龍海白水鎮看望抗戰老兵。
一位愛心人士寫了“抗日英雄”的字畫,讓志愿者們幫忙帶去送給老兵。當字被貼在88歲國民黨老兵楊志道家發黑的墻上時,老兵爺爺顫巍巍地抬手,敬了一個軍禮。
今年5月,志愿者走訪發現,詔安的一位抗戰老兵張清托,居住的土樓瓦片破損,遇雨則漏。老人曾在兩廣、湖北等地參加對日作戰,如今眼睛也幾乎看不見了。他的子女希望修繕房屋,但實在困難,還差1萬元。志愿者們趕緊申請資助。雪山說,像這樣的救助已申請了好幾宗。
最近5年,全國各地都開始增加對老兵的關愛,特別是去年成立的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每月對貧困老兵資助500元,直至離世。在志愿者的爭取下,福建已有 30位老兵享受這一資助。雪山認為,為老兵做的遠遠不夠。他們希望接下來,在房屋修繕、生活改善、醫療救助等方面,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越來越少了”。
抗戰勝利70周年時 期待找到所有老兵
這個群體中,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一位湖北籍94歲國民黨老兵。他住在廈門,因曾被志愿者走訪,自己也加入了走訪活動。和其他老兵們相會的場面,常常讓所有志愿者動容。
去年7月,雪山接到一位莆田老兵家屬的電話,匆匆趕去,老兵都穿上壽衣了。家屬遞給他們一個本子,上面是老人寫的打鬼子記錄。家屬轉達老兵遺愿——“我們不怕死亡,怕被遺忘”。2012年9月的一個周三,他們獲知漳州有個老兵,決定等周末就去,沒想到,周六趕到時,老兵已在前一天去世。
這些經歷,都讓志愿者們覺得任務緊迫。所幸,如今有更大的平臺幫他們確認老兵身份和獲得基金資助。這個平臺,是2009年建立的全國關愛抗戰老兵網。2012年,媒體相繼報道后,《新周刊》社長孫冕和陳坤、高圓圓等人加入,讓更多人關懷抗戰老兵。
就在昨天,雪山在北京,和其他志愿者研討如何盡快找到老兵。他們定的目標是,等明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時,能找到所有健在的老兵。雪山還說,因為沒什么泉州的志愿者,所以在泉州的老兵找得特別少,希望有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