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區最新消息:福建自貿區獲批 福建自貿區概念股一覽
中福實業(000592)A股唯一一家在平潭注冊的上市公司,將多方位參與平潭的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中的龍頭股。
廈門國貿(600755,股吧)(行情,問診)已經擁有了較為完整的港口物流業務體系,有兩艘散雜貨輪已獲“臺灣海峽兩岸間海上直航不定期貨物運輸資格”。
建發股份(600153,股吧)(行情,問診)在廈門及周邊地區有土地儲備總計近200萬平方米;在海西地區土地儲備超過460萬平米。
廈門空港(600897,股吧)(行情,問診)廈門機場有望成為兩岸直航的重要航點。
廈門信達(000701,股吧)(行情,問診)公司的汽車代理店在廈門以至福建省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區域內初顯強勢地位。
象嶼股份(600057,股吧)(行情,問診)從事物流園區相關項目的開發經營。
廈門國貿(600755)高端樓盤的開發建設形成了以廈門為中心,輻射福建、安徽、江西等地。
【福建自貿區概念股解析】
廈門國貿:收入增長強勢,自貿區推升估值
觀點:
收入保持增長,業績亮麗。-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5.4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5.5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0億元,同比增加49.06%;基本每股收益0.51元。前三季公司供應鏈管理業務保持較好增長,其中鋼材、煤炭、棕櫚油、汽車、棉花等品種的業務規模有所增長。另外公司通過長協、股權合作等多樣化形式鎖定境外優質礦山和國內鋼廠等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渠道的同時,運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規避價格風險,并使公司行業地位提升和收益提高的雙效。前三季公司通過期貨合約和貴金屬租賃業務處置等使投資收益達24.38億元,同比增長322.88%。
投資業務活躍,金融產業協同作用好。前三季公司順應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發起設立海洋裝備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向船舶、海洋工程及相關裝備制造產業。公司涉足液化天然氣(LNG)、壓縮天然氣(CNG)等清潔能源補給場站的投資開發、建設及運營。這些舉措有效拓寬了公司的業務領域。國貿投資聯手國貿船舶與上海東方匯富共同發起海洋裝備產業基金,在產融結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公司以3,999.42萬元價格受讓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的0.57%股權。受讓后公司最終持有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10%的股權。公司全資子公司寶達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出資490 萬港幣,與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成立了香港閩光貿易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49%。公司金海峽融資擔保、金海峽投資及金海峽典當三家全資子公司已逐步形成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平臺,通過優化業務結構,創新產品及業務模式,綜合業務能力不斷提升。
結論: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要把這些成果在更大范圍內播種擴散,盡快開花結果,對試驗取得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能在其他地區推廣的要盡快推廣,能在全國推廣的要推廣到全國。我們認為福建與天津、廣東一樣有著很大的優勢,福建自貿區的建設進程提速可期。廈門國貿擁有很強的外貿和內貿基礎和能力,將在福建自貿區起到重要作用,并從中迎來戰略性發展機會。公司在供應鏈管理、房地產經營、金融服務三大主營業務的模式下,公司業績保持持續的增長。我們預計公司2014-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11.93億元、735.87億元和890.41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0.53元、0.61元和0.78元,對應PE分別為14.71,12.82和9.97,維持公司“推薦”評級。(東興證券)
廈門空港:非航業務步入快車道,成本控制合理
1. 收入和盈利均維持較快增長得益于非航業務步入快車道和成本端穩定。
1) 航空性收入穩定增長。公司去年營收同比增加12.08%,一季度又增加11.8%,增長較快。相比之下,航空業務收入2013 年僅同比增長7.9%,同時預計1 季度航空收入增速也只是略快于去年全年水平。然而,機場流量增速不慢。2013 年公司旅客吞吐量和飛機起降同比分別增加14.1%和14.3%,增幅明顯高于上市同類機場公司,即使4 季度低點,流量增長仍分別達到10.7%和11.8%,并且今年1 季度受益于春運航空需求增速超預期,公司流量增速超過15%。我們認為,公司航空業務收入增長不快是由于航空業需求持續疲軟,機場航空類收費項目單價無法持續提升。但我們可以看到,廈門空港作為旅游門戶機場,流量增速顯著高于樞紐機場,同時增速穩定性較高。因此,盡管航空需求大環境低迷,但公司仍有流量快速增長作為保障,航空業務收入即使無法大幅度增長,但仍能保持穩定。
2) 非航業務快速增長。其中,租賃和特許收入去年同比增長18.36%,體現出作為旅游樞紐,機場流量的貢獻正從航空業務收入轉向非航業務。此外,去年1 月起,停車場項目的投入使用不但增加了該部業務高增長(同比增加238.6%),同時方便旅客停車也間接增加了非航業務收入。
3) 人工成本和折舊支出均保持穩定。公司去年人工成本同比增16.2%,相比前兩年已經開始下滑。隨著薪酬制度的完善以及航站樓影響的消失,人工成本增速今年有望進一步趨緩。此外,由于無大型資本開支項目,折舊費同比僅小幅增加2.6%,同時,期間費用率也變化不大。
2. 展望:吞吐量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高鐵分流和資本開支影響有限。
春運短期流量激增后,目前航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重新顯現,3 月以來航空需求增速下滑至個位數水平,機場流量增速也同時下滑。我們認為,盡管今年行業在運力投放增速放緩,需求增速下滑的影響下,流量增速可能普遍放緩,但廈門空港仍有望保持較快的流量增速水平。這主要得益于其空域相對其他A 股上市機場要寬松很多,而且公司得天獨厚的旅游區位優勢也使得機場流量增長有保障。預計今年公司流量增長仍有望超過10%。
對于高鐵分流影響,我們測算發現,目前廈門-廣州段航空流量在廈門機場總旅客流量的比重約7%,同時預計廈門-深圳段航空流量占比不到3%,因此受高鐵分流影響的客量占比預計不到10%,而實際被分流的客量占比機場流量會更低,因此,對機場整體流量增速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此外,由集團承建的T4 航站樓預計總投資在10-15 億元,將在年內投入使用。目前關于是否注入到上市公司暫無定論,因此短期對公司業績無影響,預計今明兩年收入仍將在流量快速增長的帶動下保持較快增長。
3.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14-2015 每股收益1.71 元和1.94 元。15 年業績增速有所放緩在于我們假設T4 投產后由股份公司承擔,因此折舊影響整體盈利增速,若最終不注入,那么業績增速可能會更快。公司目前股價對應今明兩年PE分別約9 倍和8 倍。估值和可比公司對比以及和歷史縱向對比均處于較低水平。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7.1 元,對應2014 年10 倍PE。
4. 風險提示。航空業務增長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