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貿區建設獲得“準生證”,自貿區擴容消息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得以確認:“依托現有新區、園區,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為主體,結合地方特點,充實新的試點內容。”會議要求抓緊制定新設自貿園區具體方案,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調整實施相關法律規定。
盡管此前關于三地將設自貿區的傳聞時有出現,但此次靴子落地,依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迅速被媒體聚焦,人們再次以極大的熱情重新審視這三個濱海之地。迎接自貿區2.0時代,它們準備得怎么樣了?自貿區擴容對當地乃至全國又意味著什么?
探索差異化建設,三地特色鮮明、定位各異
福建自貿區,突出對臺自由貿易,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貿合作前沿平臺;廣東自貿區,以深化粵港澳合作為重點;天津自貿區,專家分析將主要以制造業為中心……
如果說,此前的上海自貿區是出于對自貿區的一般性探索,那么,此次廣東、天津、福建三地擴容,則是出于對自貿區的差異化探索。
記者從福建省一位領導處獲悉,雖然目前福建自貿區的具體范圍還有待國家最后確定,但福建自貿區將采取一區多園形式基本可以肯定,即在福建自貿區的大框架下分別在廈門、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泉州設立四個自貿園區。廣東省商務廳則表示,廣東自貿園區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深化粵港澳合作為重點。天津自貿區方面,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立群分析,天津自貿區將體現四大特色,即北方港口樞紐、金融創新、高端制造和服務京津冀一體化。
和而不同的背后,是三地各異的資源稟賦與發展現狀。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茂興分析,“福建自貿區建設的最大特色應該就是對臺,這與福建的發展定位與優勢是相符的。”
廣東的成本比較優勢、土地資源等紅利已經消耗殆盡,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就此,廣東申報自貿區,著力在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試。
隨著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天津則是在高端制造、金融創新以及港口物流業務方面顯示出獨特優勢。濱海新區融資租賃業位居全國之首,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發展良好,天津港(19.57,-0.39,-1.95%)更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貿易港口。
三地厲兵秣馬,自貿區建設緊鑼密鼓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記者獲悉,雖然福建自貿區仍有待國家正式批準,但上海自貿區的不少運作經驗已在福建提前落地。
貨物可先出區后報關,企業注冊登記時不用再提交驗資報告……這些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已在福州實行。此外,“先進區、后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區內自行運輸”“保稅展示交易”等在上海自貿區實施的監管創新措施,也已在福州保稅港區成功復制。
福建省國稅局也要求推廣自貿區的“辦稅一網通”十項創新服務舉措,提升全省國稅機關“辦稅一網通”能力。廈門海關在全國率先逐步復制推廣了上海自貿區14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中的6項制度。11月,廈門某公司申報的9個品牌、共計5400瓶葡萄酒進駐“廈門海滄進口酒類保稅展示交易中心”,此舉即是對上海海關“保稅展示交易”的復制。
與此同時,廣東與天津也正厲兵秣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賈康分析,一旦形成廣東自貿區的概念,側重點就不在于政策洼地、政策優惠、政策傾斜,而是打造最高標準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專家分析,現階段香港、澳門同樣面臨著發展空間有限、產業單一等狀況?;浉郯娜馗鼞摮浞掷弥醒胩峁┑暮闷脚_、好政策,加強高度合作和深入融合。
記者了解到,廣東自貿園區將通過在CEPA框架下擴大對港澳開放、破除準入后的隱形壁壘和政策障礙、自貿園區自身體制機制的創新,進一步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通過自貿園區進一步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機制,加快經貿規則與國際對接,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
“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服務實體經濟;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建設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平臺;完善政府監管體系,審慎防范風險。”在周立群看來,天津自貿區的未來發展路徑也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