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區獲批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如果結合前期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和兩岸融合戰略來看,會是一個更好的消息。如果依托自貿區,外接東盟,開拓東南亞市場,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對接臺灣,承接金融等先進產業,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探索兩岸自由經濟示范區對接;內用政策,加快產業轉型與經濟開放,促使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最終指向繁榮。
當然,自貿區的成功與否,各有一半幾率。但是,如果說,中央的意圖在于發揮戰略的迭加效應,那么,福建若能建好自貿區,就是下了一局好棋。
對接“一帶一路”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會上提出,福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福州港、湄洲港、廈門港與廣州港、深圳港一樣,是“海絲”的重要支撐。
其實,福建、廣東、天津都是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省份,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它們也承載著不同的功能。普遍認為,廣東自貿區主要是加強粵港澳合作,帶動珠三角地區發展,著力于發展高端服務業;天津自貿區的功能主要是面對東北亞市場,航運、金融租賃是發展的重點;福建自貿區則著眼于兩岸融合,在吸引臺灣企業投資上更有優勢。
“應該說,自貿區和‘一帶一路'戰略有一定的重疊。”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茂興說,“自貿區服務于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與沿線國家加強經貿往來,在能源、基礎設施、文化往來等方面加強互聯互通。”
黃茂興尤其強調,福建應該抓住機遇,對接東南亞,拓展和東盟的經貿往來,因為“東盟是福建最大的外貿伙伴”。2013年,東盟取代歐美成為福建最大的貿易出口對象。海關統計顯示,2014年1-10月,福建省對東盟貿易值為1217.3億元人民幣。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蔡偉毅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宏觀的整體布局,旨在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而自貿區是在這基礎上,讓一些地區實現優先發展的策略。“因為不可能所有地區實現同步增長,總是通過一些經濟增長點或增長極來輻射、帶動其它地區的發展。自貿區就是在尋找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而‘一帶一路’是通過這些經濟增長點的輻射作用來實現更廣闊地區的增長。”蔡偉毅說。
促進兩岸融合
12月12日,國務院在宣布第二批自貿區試點名單時同時提出:“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為主體,結合地方特點,充實新的試點內容。”而福建自貿區最大的特色與優勢就是對臺交流合作。
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大陸完全容得下來自臺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臺灣的企業。
在福建的四個自貿園區中,平潭作為綜合實驗區,本身就承擔著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使命;廈門,著力于建設兩岸金融中心,并且初見成效;福州,馬尾的臺商投資區歷史悠久,發展成熟;而泉州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對臺小額貿易口岸。
“對臺肯定是福建自貿區作為一個整體的特色,這四個地方共同的特色。”黃茂興說,“要發展差異化戰略,我們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色,首先抓住兩岸關系。”
蔡偉毅則表示,如果給出更多的優惠政策,兩岸融合的步伐肯定會加快,尤其是在金融合作方面。目前,在航運貿易上,廣東、江蘇的優勢比較明顯。閩臺金融行業合作現階段還比較初級,但是如果給出更多優惠政策,相信兩岸金融合作的深度會超過廣東、江蘇。
不只是金融領域,在航運、貿易方面,兩岸的合作都可能躍升一個臺階。據福建交通集團副總經理陳樂章介紹,聽說福建自貿區獲批的消息,臺灣港務公司特意趕來,表示希望能夠加強雙方互動,對接臺灣方面的經濟自由示范區,形成閩臺之間有快速通道。
陳樂章透露,未來雙方可能會有一些實質性的項目落地,“我們會參與臺北的建設,他們會參與我們的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之前是我們的合作主要在經營管理層面,今后可能會有資本層面的一些合作。因為他們看好福建的快速增長和發展潛力,希望能夠介入到我們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