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閩文化”有點紅深受委員關注
一個地域的文化是地域的精髓。而閩文化則是福建文化的精髓。昨日,東南快報記者發現,“閩文化”今年人氣很高,成為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
在閩南中小學開設閩南語課程
閩南文化是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省民盟委員劉泓認為,雖然自2007年起就建立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但至今發展仍然不夠成熟。閩南文化中的一些傳統習俗、民間信仰,如對猜拳、普度(中元節)這類活動的解讀還比較片面。且民眾的參與力度也不高,許多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還停留在課堂或紙面上。
劉泓希望,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的生態環境,采用適應的保護模式。最重要的是,要重視閩南方言,可以編寫各類閩南語學習教材或在閩南地域中小學開設閩南文化或閩南語課程。
蔡委員則從舉辦閩南文化節的角度來關注閩南文化。他說,2014年世界閩南文化節于10月28日至30日在澳門舉行,獲得了熱烈反響。他希望爭取在2016年或2017年在漳州舉辦“世界閩南文化節”??梢酝ㄟ^,舉行漳州鄉土文化、工藝美術、特色食品、地方戲曲的展示、展演,以及組織漳州地區文化古跡參觀尋訪安排等方式來準備。
關鍵詞
朱子文化
將“走朱子之路”納入省對外交流重點項目
另外一位省政協委員今年關注的話題則停留在了朱子文化上。
他認為,海峽兩岸“走朱子之路”研習營于2008年拉開序幕,至今已經舉辦七屆,成為閩臺文化交流史上一件有影響的盛事。每年,學子都會走進朱子治學授道的理學圣地,這能夠激發對青年學生的感召力,能喚起青年學子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這位委員希望能夠把“走朱子之路”活動納入到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重點項目。旅游部門也可以加強和完善“朱子之路”景點設施的配置,豐富文化產業內容,使之成為福建旅游文化產業的亮點。
關鍵詞
古村落
借鑒江西婺源的經驗打造特色村落
傳統古村落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委員劉泓談起福建省的古村落和古民居時表示,古村落的保護還存在規劃滯后、標準缺失、缺乏動力等問題。例如,全省73個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的村落,還有50%左右未編或尚未編成編制保護規劃。除了為數不多的古建筑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外,大多是“散落人間無人識別”。而且,全省的“空殼村”也越來越多,以龍巖為例,27個古村落400多棟古民居中,約有20個古村落200多棟古民居已經是人去樓空。
對此,劉泓也很希望能夠加快制定一些古村落保護的法律法規。或者借鑒江西婺源的經驗,選取部分基礎比較好的古村落古民居進行集中規模開發,通過打造客家文化、閩南文化、閩越文化、紅色文化古村落,來提升旅游開發的規模效益。
古村落保護也受到了另一位省政協委員的關注,他希望,將福建現存古村落做一次全面調查,對需要保護的遺址遺存一一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