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協委員胡精沛:
關注自貿區能否帶給企業發展新領域
福建省政協委員胡精沛同時也是企業代表,來自廈門,長期從事石材行業。
他表示,作為企業,更關注福建自貿區能否給企業發展帶來新領域。福建自貿區的發展需要企業努力、政府政策引導等多方面努力。
福建省政協委員涂崇禹:
自貿區有個和諧的商業環境會是最大特點
省政協委員涂崇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福建自貿區建設要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在符合原則和規范的情況下自由競爭,有個和諧合理的商業環境,這會是最大的特點。臺胞過來要創造宜居的環境,創造適宜發展的產業環境,這種效益對于建設自貿區是可見的。
多份提案涉及自貿區建設提及“對臺優勢”
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上,不少委員也對福建建設自貿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福建自貿區相比國內其他的自貿區有著對臺的優勢。
福建省九三學社委員官寶斌說道,應該放寬臺商投資準入限制,如石化、汽車、航運、物流、專業服務以及先進制造業等項目,在自貿區范圍內最大程度放寬或減少對臺灣投資者資質、股權、業務范圍等準入限制,部分項目可以允許臺商獨資或控股,消除臺商投資障礙。“我省廈門和平潭的兩個對臺小額貿易市場也應該利用起來。”官寶斌說,可以進一步放寬監管標準,放開船舶噸位及交易金額限制,打造有特色的臺灣商品集散地。
另外,福建省農工黨委員黃國先把目光聚焦自貿區的同時,也提到了福建的對臺優勢。他認為,福建自貿區可以探索閩臺“區區對接”模式及運行機制,借鑒世界自由貿易區過境貨物監管模式,由臺灣啟運經我省自貿試驗區出境的貨物,兩地海關通過互認單證和海關封志,實施快捷通關。
福建省政協師大委員小組也提到了結合福建自貿園區的“對臺”特色,差異化城市功能定位。福州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要以兩岸經貿合作為核心,發揮福州獨特的對臺優勢,加強在對臺投資、貿易、航空、金融、旅游、農業等方面先行先試;廈門作為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要在吸引臺資和對臺投資方面加大制度創新;平潭綜合實驗區則是兩岸交流合作和對外開放中的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