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強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鞏固和發展生態優勢
加大節能減排攻堅力度。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完善節能減排的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強化新開工項目節能評估和環評把關,從源頭上加強能源節約和污染防控。健全節能環保獎懲機制,繼續實施差別電價、替代發電、污水處理運營費同處理效果掛鉤等各項政策。繼續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節能,鼓勵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加快燃煤電廠、冶金企業脫硫等減排項目建設,督促企業完善污染治理設施,抓好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依法查處治理設施不運行和違法排污行為。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設23個污水處理項目和27個垃圾處理項目。鼓勵環保企業加強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淘汰小火電、小水泥、小造紙等落后生產能力,嚴格限制審批建設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小水電項目。培育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推進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生態化改造,鼓勵“三廢”綜合利用和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促進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加大資源合理開發和保護力度。加快編制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大項目用地,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合理利用和保護海岸資源,實施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加快編制重點港區控制性詳規,切實管好用好港口岸線、前沿海域和后方陸域。加強地質勘查,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力度。深化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控,加快治理“五江兩溪”、主要海灣和近岸海域。抓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內河、噪聲和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推進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建立健全跨區域的綜合整治和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生態示范區建設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推進生態公益林、濕地、沿海防護林保護和建設,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促進生態修復。
(五)充分挖掘潛力,拓展開放廣度和深度
千方百計發展對外貿易。第一,繼續實行出口退稅超基數地方負擔部分由省級財政統一承擔的規定,對大宗優勢產品出口給予退稅支持。第二,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保單融資規模,健全銀貿協作機制,加強外經貿企業融資服務。第三,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出口基地建設,打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聚集區,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第四,支持企業建設自主營銷的境外終端貿易網點,保持市場份額,拓展新興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穩妥收購和引進有價值的國外品牌、營銷網絡和智力資源。第五,推動加工貿易企業向上下游拓展,帶動省內配套產業發展,擴大產品內銷。第六,推動服務貿易載體建設,培育服務外包示范區,促進重點行業和企業服務貿易出口。第七,扶持進出口行業協會發展,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第八,把鼓勵進口與促進企業設備更新結合起來,扶持企業進口先進的關鍵技術設備。第九,堅持實行7天工作制和24小時預約通關,建立大通關評價體系,擴大福建電子口岸覆蓋范圍,加強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創造良好通關環境。
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平。抓好大項目定向招商,實行全程跟蹤、專人承辦、重點扶持,促進在談項目盡快落地。完善“9·8”投洽會等重要平臺功能,加強與境外企業界和行業協會的聯系,建立動態管理的外資項目儲備庫,有效拓展項目源。編制對外招商重點產業目錄,加快引進起點高、帶動力強的項目,推動外資企業研發本土化,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積極引進創業投資基金等參與企業并購重組,推動企業增資擴股、境外上市。發揮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等各類特殊監管區的綜合政策優勢,提升開發區發展層次。強化涉外部門、審批機構、經辦人員的服務意識,為外商投資提供熱情周到的一站式服務。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對外投資合作,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
深化閩港澳僑經貿合作。拓展閩港合作八大平臺的內涵和功能,推動金融、物流、服務外包等領域合作,吸引香港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入駐福建,開展物流服務推介活動,承接香港離岸發包和轉包業務,與香港聯合舉辦服務業合作論壇,開展專業化聯合招商推廣活動,辦好香港“福建省境外培訓基地”,聯手建立中小企業工業設計研發聯盟。創新閩澳四項合作的形式和內容,與澳門、葡語系國家共同舉辦三方合作投資貿易活動,組織機電、建材等專場展會,開展“一程多站”連線旅游。堅持外事為民,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聯誼,搭建經貿協作網絡,吸引僑資僑智參與海西建設。
促進區域聯動協調發展。制定和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建設全國主體功能區的重點開發區域。推進與中西部區域合作,積極推介海西港口,支持沿海企業到內地興辦“無水港”,鼓勵內地企業到沿海興辦“飛地港”,擴大鐵公海空聯運,拓展內陸腹地。加快培育海峽西岸城市群,強化閩西南、閩東北城市聯盟。加強中心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落實公交優先政策,發展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和軌道交通,改善人居環境。扎實推進山海協作,加大對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海島和庫區的扶持力度。做好對口支援,認真實施援建彭州項目規劃,繼續開展支醫、支教和就業援助,深化互學互助,實現共同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荔城區多舉措助力北高胡蘿卜走出國門2025-04-02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