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強城鄉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突出發展城市群。實施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快城市聯盟進程和同城化步伐,推進軌道交通、機場、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拉開中心城市建設框架,推進福州東部新城和馬尾新區、廈門島外新城、泉州環灣組合城區等城市新區建設,優化城市功能布局。
提升縣域統籌發展能力。創新支持縣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深化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完善省對市縣區財政收入增長考核獎勵辦法,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強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扶持縣域重點產業集中區建設,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經濟。
深化山海聯動和區域合作。進一步落實國家和省里扶持政策,強化資金投入,促進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啟動老區村跨越發展工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改善欠發達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做好福州、廈門對口支援三明、南平災后重建工作并形成協作的長效機制,繼續推進全省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密切與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兄弟省市區的經濟聯系,繼續做好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寧夏、三峽庫區等工作。
(九)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內在動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全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命脈,我們要全力扶持各類科技成果,精心呵護一切創新苗頭,讓科技創新不斷迸發出推動跨越發展的強勁能量。進一步整合和加大財政投入,鼓勵企業增加科技研發經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升“6·18”科技成果對接轉化功能,完善研發協作、資源共享等創新機制。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建設,推進與國家大院大所的合作。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和產學研合作項目,發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創新科研管理方式,健全成果評價機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堅決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加強科學普及,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濃厚氛圍。
強化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加大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的開發力度,重點引進領軍人物、創新團隊和國際風險投資機構。積極創造研發成果中試和產業化的有利條件,建立健全體現創新價值的分配激勵機制,促進更多高端人才來閩創業。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年內基本完成權屬企業改制,試編資本經營預算,健全風險控制和投資失誤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36條政策和我省貫徹措施,實施民資“回歸工程”,拓寬投資領域,加大融資等扶持力度,做好品牌和商標的培育,籌辦福建省大型民營企業產業項目洽談會,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與行政區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改革。深化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收付管理改革,強化稅收征管,健全財政資金監管機制,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推進投資體制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穩步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擴大網上并聯審批試點。厲行節約,壓縮一般性開支,降低行政成本。
(十)堅持民生優先,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啟動重大教育改革試點和發展項目。加快“雙高普九”進程,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規模,推進教產結合、校企一體化辦學。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實施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支持民辦教育,扶持發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加快發展老年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強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建設,擴大醫療資源總量。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全科醫師能力提升計劃,重點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加強疾病預防控制、縣鄉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擴大婦幼衛生、精神衛生醫療資源。推進新農合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統籌試點,提高重大疾病大額醫療費用補償水平。提供醫療救助,讓得大病、出不起錢的困難群眾得到救治。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推行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建立三級康復體系。鼓勵社會資本舉辦民營醫療機構,形成多元辦醫格局。規范藥品集中采購,在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實施藥品銷售零差率改革。強化食品和藥品安全監管,規范生產和流通秩序。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人民群眾文明素質。加快建設重點文化設施,挖掘八閩特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開發。重視文藝精品創作和人才培養,發展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加強文化市場和互聯網管理,推進“掃黃打非”進基層。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老年體育活動,發揮老體協作用。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壯大體育產業。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探索解決城鎮無收入居民養老保險問題。解決縣以下集體企業職工等困難群眾參加醫保問題。進一步完善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將孤兒基本生活費用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鼓勵開展志愿服務。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加快發展老齡事業,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作用。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實施依法處理信訪事項“路線圖”,妥善化解和處理矛盾糾紛。深入開展“平安福建”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動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化。加強各領域各行業安全管理,健全突發公共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深化“雙擁”共建,強化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及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增強海防、人防能力。落實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四、建設對人民負責的政府,提高服務跨越發展的能力
我們要牢記政府前面頂天立地的“人民”二字,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要解放思想。發揚敢闖敢試、愛拼會贏的優良傳統,打破思維定勢,改變舊的路徑依賴,在創新體制機制中增強發展活力。把握歷史機遇,用好用足政策,有效集聚生產要素,在突破瓶頸制約中加快轉型升級。學習兄弟省市的好經驗、好做法,從做得不夠的地方去追趕,從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去超越,在拓展思路和作為中開辟發展的新天地。
二要強化責任。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學習李彬等模范人物先進事跡,激發比學趕超的創業熱情,增強“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全天候運轉。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把五年規劃分解細化到年度,具體化到項目,逐季逐月抓好落實。嚴格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治庸治懶力度,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進一步形成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良好政風。
三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加強政府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和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提高政府立法質量,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做好行政復議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四要便民利民。盡心辦好群眾生活中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吃喝拉撒、修修補補等有的看似細微卻須臾不可或缺的事情,不可因事小而不為,不可因事難而不作為,讓老百姓生活更方便;著力解決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安危的問題,最大限度予以保障,讓老百姓生活更安穩;主動順應群眾改善物質條件、提高健康水平、追求精神生活、維護基本權益等新期待,想方設法予以滿足,讓老百姓生活更有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各位代表,福建已經走過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正在奮力開拓全面惠及全省人民的美好前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各方面力量,凝心聚力,心無旁騖,真抓實干,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