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新聞網報道,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福建、天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福建自貿區掛牌在即。為此,福建省再次掀起對自貿區的熱議。首屆中國(福建)自貿區高端論壇3月29日在福州舉行;同一天,廈門大學中國(福建)自貿區研究院揭牌成立。
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辦公大樓
自貿區特色是兩岸核心區
“一個自貿區要有自己的特點,福建自貿區的特點是什么?我簡單地理解就是兩岸核心區。”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正位29日在福州舉行的首屆中國(福建)自貿區高端論壇上如是說。
楊正位認為,上海自貿區的經驗,一是貿易便利化,二是投資管理簡單化,三是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此外是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如今的津滬粵閩四大自貿區,就像當年的特區一樣,站在了歷史新的起點上。
楊正位認為,福建自貿區最核心的特色在于3個方面,首先是要深化兩岸的經濟合作,第二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三是藍色經濟即海洋經濟,這也是中央的定位。福建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什么海絲核心區會在福建、如何把核心區建好,這些問題都需要福建深入思考。
楊正位認為,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都是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福建自貿區應立足于自身特色和優勢,兩岸經濟合作、海絲核心區、海洋經濟就是自貿區的重要內容。
閩臺合作拓展一帶一路
“從上海自貿區建設經驗來看,福建自貿區的物流供應鏈發展面臨重要機遇。”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29日在自貿區高端論壇上如是說。
何黎明表示,福建要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內外聯動,積極探索大陸對臺物流模式的創新,推進區域輻射,使福建成為臺灣與大陸對接的物流中心。
“福建尤其要引進臺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洪永淼說,臺灣高雄港的貨物運輸量在世界名列前茅,福建可借助自貿區對接臺灣。
對于福建推進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何黎明認為,福建自貿區更要抓住機遇,有序拓展“一帶一路”沿線的物流發展,加強與東盟、中東、西非等港口聯系和物流合作,把福建打造為海絲之路重要物流樞紐。
“要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完善物流、金融等功能,適應全球商業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環境,培育國際物流的能力,促進國際物流與貿易金融的整合創新。”何黎明強調。
學者稱對接臺灣兩岸共贏
對接臺灣被普遍認為是福建自貿區建設的最大特色。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建甫29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福建自貿區與臺灣的對接合作,將形成兩岸共贏的局面。
“平潭片區的定位是為兩岸而設立。”林建甫說,經過一天一億元的投入,平潭從小漁村擴展成開發區,不是讓平潭片區的發展方向走高端或低端產業的道路,而是對接臺灣。
“青年創業”是閩臺對接合作中林建甫著力強調的一點。他說,兩岸對接合作將帶給臺灣絕佳機會,臺灣年輕人未來的舞臺很大。他同時呼吁臺灣年輕人不要整天當“宅男宅女”,應該以福建自貿區為契機,來福建創業。“福州、廈門、平潭3個片區若能吸引臺灣年輕人來創業、創新,是拉近兩岸的最好方式。”
“平潭不僅要做成兩岸共同的家園,還要做成兩岸共同的青年創業平臺。”林建甫期待。
不論是平潭還是福州、廈門,林建甫說,福建自貿試驗區的設計是對臺灣不同的產業作區分。
廈門片區目前對臺合作是以金融業對接為重點,包括兩岸資本市場的對接,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促進兩岸金融發展。“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對接,臺灣金融機構便能直接把資本投入到大陸,對兩岸金融合作有百利而無一害。”林建甫說。
對于福州片區,林建甫表示,臺灣很多民眾是從福建移民過去,文化血緣親近,密切度高。福州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因此在文創產業與臺灣的合作有很大空間。“文化內涵能帶動產業合作,現代科技融入傳統文化是未來趨勢,對兩岸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陳麗媛 林春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