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外出打拼,幾番磨礪事業有成。如今回鄉創業,助力家鄉制香、電商行業發展
回鄉,為了故鄉的那抹香□本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陳博文 施由森
近日,位于永春縣桃城鎮南星谷景區的“竹森·玖號”香道館開業。該館集永春香、佛手茶推介,香道+茶道自助式體驗,以及永春介福陶瓷文化和瓷制香器展示等為一體,成為人們近距離了解、體驗永春香文化、茶文化、瓷文化的新窗口。
去年10月以來,永春香器、香品銷售又進入旺季,對于竹森香堂企業負責人林文森來說,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現在,線上客戶全國各地都有,不少是高端客戶,對香的品質要求也更高。”看著線上不斷增長的銷售額,林文森對家鄉的香產業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年少在磨礪中成長
今年35歲的林文森,是永春縣吾峰鎮棗嶺村人,出生在山區的他,從小便有走出大山的夢想。2002年初中畢業,就隨父親到上海做水果批發。
“剛到上海,年少活重,真是辛苦。”回憶彼時,林文森感觸猶深。當時,父親在上海的曹楊路水果批發市場租了個攤位,為了趕早市拉客源,無論刮風下雨,父子倆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趕到攤上,幫顧客搬運水果。
在經營水果批發的日子里,聰明的林文森發現,大多攤主都是坐等顧客上門。“我就想,能不能換個思維,變被動為主動,多方聯系客戶。”林文森說。
“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信息讓顧客知道,讓顧客一有需要隨時都能找到。”有了想法說干就干,林文森把自己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經營范圍等印成名片,并推出第一時間送貨服務。
林文森印制了2000多張名片,次月就有近百位客戶打電話下單。不久,父子倆又退掉市場攤位,自己租倉庫做配送。林文森說,這種經營方式,就類似于現在的快遞配送。
2012年,懷揣南下創業的夢想,林文森和親戚一起到廣州開辦箱包廠。“當時正值電子商務興起,我已有一定電商經驗,在銷售模式上也主要走線上銷售。”林文森說。緊跟時代腳步,是林文森取得成功的秘訣。2014年,微商崛起,他意識到又一個商機出現,馬上切入微商,發展微商代理,擴大客戶規模。由于經營有方,2016年公司的營業額已達8000多萬元,公司員工也由最初的1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
回鄉矢志“永春香”
和許多外出打拼、事業有成的青年一樣,林文森始終關注著家鄉發展,心懷為家鄉發展奉獻一分力量的熱情與志向。
2014年,達埔香業同業公會到廣州考察,接觸中,林文森了解到永春正在大力發展香產業,香業同業公會準備在廣州開一家永春香道館。當時,林文森有一處展廳正要租給別人,聽聞后立刻把展廳改造成香道館,這是他和“永春香”的第一次接觸。
此后,他接觸香的機會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熱愛香道的舅舅影響下,他開始喜歡上香道。
從這時起,林文森漸漸把全身心投入到香道中。他奔波于達埔的各個香廠,了解香的制作工藝、流程,并拜師學習香道,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對香的深入了解,林文森發現其內涵博大精深。他又花了3年時間,自費到海南、湖北、廣東甚至出國到越南學習。“我不是為了賣香而賣香,而是要利用平臺把香文化推廣出去,打響‘永春香’的知名度。”林文森說。
在林文森的網上直播間里,最吸引人的是各種各樣的香器,這些香器都是他自己組織團隊研發的。“至今已經投入幾十萬元,用于開發香器、香品和設計包裝。目前已經有了30多款香品,并注冊了‘竹森’品牌。”林文森說,現在網上營業額每個月都達到上百萬元,他要努力把品牌打響,讓更多的人知道“永春香”。
創業者的公益導師
2015年永春電商園開園,竹森香堂是入駐企業之一。為了促進電商發展,當地政府經常邀請經驗豐富的電商企業負責人向有意從事電商行業的創業者授課,林文森被聘為電商導師。
每次為學員講課,林文森都要做足功課。從店鋪建設、店鋪運營,到選品上架、產品優化,為學員做深入淺出的講解。“學員都是帶著夢想來找我們學習的,我有責任把多年的經驗傳授給他們。我要把電商培訓做成公益活動,幫助更多有夢想的人去實現夢想。”林文森說。
90后小伙子余錦陽,剛一畢業就懷揣著創業夢想,回到家鄉做起電商,由于沒有經驗,起初四處碰壁。一次電商公益講座上,他結識了林文森。“我和文森老師認識5年了,每次遇到困難,他都會及時幫我解決。”余錦陽說,他現在主要經營的是箱包鞋服的跨境電商,每年營業額達到上千萬元。
“讓別人在自己的幫助下實現夢想,其實也是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夢前行,勤耕不輟,不負韶華。在風雨中奔跑,活成一束光,照亮一群人。”林文森說,未來自己還將在追夢路上繼續奮斗、繼續前行。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