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向社會發布了2020年“誠信之星”評選結果,全國僅3個集體和9名個人入選。盼盼食品集團總裁蔡金釵位列其中,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的企業家代表。
記者深入采訪蔡金釵,他從家風傳承、企業責任、社會公益等三個角度入手,為我們講述他的“誠信”故事。
誠信是煤油燈下母親的叮囑
“小時候家里養雞,我母親收雞蛋外售為這個家掙錢。在外售的前一天夜里,母親總會在煤油燈微光下清點雞蛋,嘴里念叨“欠某某多少錢、欠某某多少錢,一定要還。”蔡金釵回憶。
蔡金釵有六個兄弟姐妹,養活一大家孩子,并不容易。童年時還靠父親販賣農副產品生活,家里捉襟見肘,經常需要四下借錢。那個年代沒有借據,靠的是鄉親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誠信。守信守義,按時還款,是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教誨。“父母從小就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講誠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一個人不講誠信不會走的太遠。”蔡金釵說。
母親的一言一行時刻指引著蔡金釵,而他的成長也離不開閩南家風文化的熏陶。
在晉江,村村緣有廟,無廟不成村,祠堂是村子里逢年過節辦活動最多的地方。族人每逢婚喪嫁娶,都要到祠堂祭拜祖先,聆聽祖輩留下來的智慧。
作為土生土長的晉江人,蔡金釵從小生活在前蔡村。前蔡村祠堂里,蔡氏家訓就寫在族譜的第一頁。翻看蔡氏家訓,“誠信仁義”寫在非常醒目的位置。蔡金釵說“,誠信仁義是一直寫在族譜里的,無論族譜修正過幾次,都不會把這句話去掉。這句話教育祖祖輩輩蔡氏子孫,要誠信立身,誠信走天下。”
不僅“蔡氏家訓”有“誠信立身”的家訓,古往今來晉江人素有樂善好施、信守誠義的民風。晉江市安海鎮的安平橋上鐫刻著“一方之人乃能樂義急公,集腋成裘,此足以見當地人民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的品德”的碑文,就是最好的詮釋。
誠信是“拼”出來的口碑與信用
在家風祖訓濡染下長大的蔡金釵,也把誠信文化帶進企業。1996年,蔡氏兄弟創辦了盼盼食品,蔡金釵與哥哥蔡金垵在打造盼盼食品企業文化時,就把“誠信正直”寫在第一條。
“我們閩南有句話叫作‘愛拼才會贏’。拼什么?不僅是拼勤勞、拼智慧,更重要的是拼誠信、拼口碑。”蔡金垵說。
誠信是對每一個員工的家庭負責。
2003年,盼盼食品重金投入一款蛋奶薯片產品。由于產品沒有定位好,投入市場后,出現了滯銷現象,庫存量很大,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最嚴重的時候,盼盼無法在15日準時為員工發放工資。有人建議推遲給員工發工資,等企業緩過來再補發。可蔡金釵并沒有那么做,他跑去向銀行、向供應商借錢,準時給員工發放工資。
蔡金釵說,一個員工背后就是一個家庭,他們每個月要靠工資過日子,公司再難也不能連累員工。
誠信是對產品品質的嚴格把關。
蔡金釵給記者講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2005年,盼盼推出盼盼法式小面包,這款產品一上市,便迅速火遍全國,創造了單品月銷售額過億的業界神話,一時間產品供不應求。然而,蔡金釵走訪市場時發現一批顏色不均的瑕疵產品。于是,他立馬決定把這數萬件有瑕疵的產品全部召回并銷毀。僅那一次,盼盼損失達千萬。
面對經銷商們的不解,蔡金釵說“有瑕疵的產品就不能流入市場,這是對消費者的誠信。你只有對消費者講誠信,把好的產品呈現給消費者,消費者才會信任你的品牌,也才能贏得好口碑。”
誠信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
煤油燈下那顆小小的雞蛋,在蔡氏兄弟心中種下誠信的種子,也成就了享譽全國的盼盼食品。經歷了20多年積淀,盼盼食品已經是一家擁有1.3萬多名員工、19個大型現代化生產基地的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其生產的各類零食、飲料產品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誠信更是一種責任心。誠信不單單人和人之間的契約,更有著一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做出的承諾。我們小的時候那么窮,別人信任我們、幫助我們,現在我也要回饋社會。”蔡金釵說。
抗擊疫情,盼盼食品第一時間向湖北捐贈愛心物資,前后累計向湖北捐贈豹發力維生素能量飲料和代餐面包等價值2000萬的愛心物資,援助了包括武漢雷神山醫院在內的110余家定點醫院。
扶貧扶弱,盼盼食品致力于精準扶貧、春雨關懷行動、抗洪搶險、見義勇為、對口幫扶,扶困敬老和新農村建設等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資超2億元,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
蔡金釵說,盼盼食品始終堅持把誠信經營作為企業的立業之本、發展之基,并將“誠信正直、客戶信任”的價值觀融入企業。去年,盼盼食品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贊助商,未來盼盼食品將不忘誠信初心,堅持“以誠為本、品質至上”,向世界展示中國“質”造的魅力。
(記者_蔡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