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片
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是一支擔負省會城市中心廣場——五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的特殊隊伍。自1991年元旦起,該站指戰員30年如一日護衛“八閩第一旗”,實現了21000余次升降國旗“零失誤”。肩負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及周邊0.9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防火巡查、滅火救援、執勤保衛、宣傳培訓、禮儀勤務的職責任務,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確保了轄區連續8年“零火災”、30年無重大火情。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3次,被評為“全國119消防獎”先進集體、“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近日,中宣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獲得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
古厝“守夜人”
又是一年春節時,福州三坊七巷張燈結彩充滿年味?!敖鼇硖鞖飧稍铮瑹┱埜鲉挝惶岣呔瑁⒁庥没鹩秒姲踩!辈还芏嗝?,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陳逢洲每天都會在微信群里發布安全提示,春節即將來臨,他更是給消防安全的“關鍵人”提醒,好讓社區群眾過上平安祥和年。
三坊七巷,有“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譽,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毋庸置疑,這里的消防安全尤為重要?!标惙曛拚f,2012年,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完工并對外開放后,他們就承擔起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及周邊0.9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防火巡查、滅火救援等任務。
陳逢洲說,三坊七巷這片街區多采用木結構建造,建筑材料耐火等級低,火災防控壓力大。對此,站里依托管委會對轄區實行網格化管理,設置5個微型消防站,并創建“123”快速滅火法,即就近微型站1分鐘初戰控火,轄區消防站2分鐘到場處置,3分鐘高效滅火。
同時,成立防火巡查隊,在周末和節假日對留住戶、商鋪、文物古建筑進行火災隱患排查,每月對消防站人員進行一次滅火技能培訓和區域聯合演練,每季度對商鋪、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一次消防培訓和滅火逃生演練。
在文儒閩菜館經理周小蓮看來,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是當之無愧的“好鄰居”?!吧洗窝b修時,我們準備做玻璃吊頂,經過溝通后了解到,玻璃吊頂雖然好看,但萬一發生火災,既不利于煙氣散出,也不利于消防水打進來。我們根據站里的建議,將玻璃吊頂做成了可活動的?!敝苄∩徴f,現在只要有涉及消防的事情,都會先跟消防救援站溝通后再實施。
21000次“零失誤”
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禮服室,迎面而來的“護衛國旗 重于生命”八個大字,是國旗護衛隊的隊訓?!鞍岩宰o衛國旗精神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輻射到全社會,是國旗護衛隊的一項崇高使命。”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站長陳輝華說,每逢重大節慶日,他們都會受邀到一些機關、單位、企業開展升旗活動,并幫助指導一些大中小學校培訓國旗護衛隊,講解國旗知識和國旗背后的故事。
1991年元旦,這支隊伍第一次在福州市五一廣場升起國旗。此后30年,風雨無阻,他們實現21000余次升降旗“零失誤”,福州市民盛贊他們是“國旗下的消防衛士”。
2018年11月,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正式組建,這意味著消防部隊正式轉制。福州市委、市政府決定,五一廣場日常升降國旗任務仍由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擔,從“橄欖綠”到“火焰藍”,不變的是對黨忠誠的初心,堅守的是“護衛國旗重于生命”的神圣使命。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從一名普通消防員成長為一名合格升旗手、護旗手,要練好站功、走功、眼功、展旗、收旗這“五功”,需要從生理到心理上經歷緊張艱苦的磨煉。
“每年600余名新入職消防員訓練期間,國旗護衛隊員的選拔就已經開始了,最后能到護衛隊的也不過4~5個人?!眹熳o衛隊員陳紹學說,要達到站得直、站得穩、站得久的要求,平時訓練一般要站三到四個小時;腰間插上十字木架,領口別上大頭針,一站就是大半天;頂著大風練站穩,迎著太陽練不眨眼,常常在雙腿內側夾上兩塊10厘米寬的木板,用背包帶把雙腿捆起來,保持腰桿筆挺、頭正頸直。
從禮賓車到旗臺,32步正步,每步步幅75厘米;從走第一步開始到國旗升至旗桿頂端,2分7秒。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現,背后是大頭針、十字木架、沙袋和他們練到顫抖的手腿。
2019年11月,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擔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隊列條令》示范片的拍攝工作,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隊列動作、隊列隊形、隊列指揮、隊列生活作出了示范、提供了模版。
“咱們就是一家人”
走進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有一沓小冊子,新舊不一、式樣各異,但都整整齊齊地疊放在一起,特別醒目。這是指戰員們扶危幫困的記錄與見證。
“自1990年建隊以來,我們就組建了‘雷鋒小分隊’,每月深入三坊七巷內的孤寡老人家庭、困難家庭送溫暖獻愛心,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為使解難幫困做到位、一個不漏,我們就用小冊子記上,統一規劃時間節點,有計劃地上門幫助。”陳逢洲說,這些日積月累的冊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隊員將這份責任和擔當傳承下去。
建隊以來,消防救援站先后資助困難群眾69戶、失學兒童79人,照顧孤寡老人21人,捐款捐物達19.4萬元。
“咱們就是一家人”,這句樸實的話語,見證著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與周邊居民的深厚情誼,徐阿婆就是其中一位。年逾七旬的徐阿婆住在南街街道驛里社區,家在六樓,又沒電梯,下樓買米提物十分不便,站里了解情況后,便主動上門到徐阿婆家中幫忙,并對老人說,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有什么重活累活我們來承擔。
10年來,從消防救援站復轉的指戰員就有40多人,可對老人的承諾卻從未改變。逢年過節送來米、面、油,平日里幫老人扛東西、打掃衛生。與老人的親情,通過一代又一代指戰員傳遞下去,綿延不斷。
如今,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與周邊群眾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南街街道開設“行走中的黨課”,消防救援站是紅色教育基地;驛里社區組織業余講師團,指戰員是兼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