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縣前亭司法所成功調解一起聾啞雙方借貸糾紛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26日訊 “我的事情終于解決了,謝謝你們的關心和幫助!”日前,聾啞人陳某向漳浦縣前亭司法所副所長鄭永強發了條微信表示感謝,而整件事情要從8月份說起。
漳浦縣前亭鎮的蔡某和泉州市惠安縣的陳某是朋友,同在廈門上班。8月10日,蔡某找陳某借錢,并保證在一個月之內歸還,于是陳某通過支付寶掃碼借給蔡某3000元。然而,眼看還款日期已過,蔡某卻遲遲沒有還款,在多次催討未果后,陳某只好將蔡某訴至法院。漳浦法院接案后,便將此案委托給前亭司法所進行訴前調解。
“我們接到委托后,立即組成調解專班。”鄭永強說道,為了詳細了解案件情況,他便先聯系了陳某。
“嘟~嘟~嘟~,對不起,您所撥打的號碼正在通話中……”看著被掛掉的電話,鄭永強心里嘀咕,防范心理這么強,連個電話都不接?不一會兒,對方就發來短信:“你是誰?”鄭永強馬上回復短信表明自己的身份及聯系她的緣由,然后再次撥打她的電話,結果又被按掉了。
“對不起,我是聾啞人。”看著新收到的短信,鄭永強沒想到這次的調解委托,兩個當事人竟然都是聾啞人。本來一個涉案金額只有3000元的小金額民間借貸糾紛,因為基本的溝通問題,讓調解難度增加不少。
另一邊,到被告人家走訪了解情況也陷入了僵局,因蔡某長年在外務工,一年就回家一趟,蔡某父母又不識字,平常和蔡某基本沒有聯系交流,對于蔡某的借貸糾紛,其父母一無所知。
而在走訪中,工作人員僅了解到,蔡某是先天聾啞,家人為了讓他以后能夠更好的生活,即便家庭經濟不富裕,也堅持供他上大學。兩年前,蔡某離婚,其兒子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居住并上學,他自己則一直在外務工。就在此前幾天,蔡某家先后有三撥人追債上門,涉及金額7萬多元。
是何原因讓蔡某負債累累?從家屬處無法了解情況,鄭永強決定直接和蔡某進行“交談”。當天下午,他便通過添加微信好友聯系上了蔡某。
“一開始他不怎么配合,但從他的只言片語中我能感受到他的茫然無助。”鄭永強說,為了讓蔡某能夠積極面對,他從蔡某兒子的前途切入話題,為其分析這件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引導蔡某正視自己的錯誤,積極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困難,蔡某終于有所觸動,漸漸吐露心聲。
原來,蔡某有一段時間迷上了網絡賭博,才使其深陷債務危機,廠里的工作也丟了。現在蔡某在廈門做外賣騎手,可由于先天障礙,使得他舉步維艱。深感懊悔的蔡某希望前亭司法所能夠為其說情,讓他找回原來的工作。鄭永強便與其約定,讓他盡快到前亭司法所積極正面解決問題,并表示會盡力為其解決困難。
次日下午,蔡某在其父親的陪同下來到前亭司法所,經過長達3個多小時“面對面、筆對筆”的交流,該所對蔡某進行講明法理,逐個分析其犯錯的嚴重性以及法律后果,并對其進行道德教育。
11月9日,蔡某和陳某從廈門趕回前亭司法所,在調解員的見證下,握手言和,當場簽訂調解協議,蔡某現場付給陳某現金1000元,并約定還清尾款時間。同時,蔡某還給父親寫下保證書,保證以后會好好做人,安心上班掙錢償還債務。隨后,該所工作人員便隨蔡某前往廈門,幫忙聯系電子廠相關負責人,助其順利回到原來的廠里工作。
至此,兩名聾啞人因民間借貸而產生的糾紛案件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福建法治報記者 黃杰 通訊員 方獻瑞 林惠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