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點 攻難點 疏堵點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16日訊 “感謝調解員,多虧你們幫忙調解,終于讓我和醫院的糾紛圓滿協商解決,這下日子終于能繼續過下去了。”日前,在寧德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簡稱市醫調委),拿著調解協議的患者老張眉頭舒展,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今年7月份,老張因為頸椎出了問題,到寧德某醫院進行治療,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經過手術,醫生說可以出院休養康復。不料,出院后不久,老張感覺術前右腳頻頻出現麻木、發緊等癥狀,術后基本沒有改變。
老張對醫院的治療提出質疑,并多次到醫院要求賠償,但院方只同意給予一兩萬的補助來了結糾紛,雙方協商未果。
9月23日,市醫調委介入該糾紛,引導他們通過人民調解方式化解糾紛,調解員第一時間對案件開展調查,并積極同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交流。
“到醫院手術后,病不僅沒好起來,反而加重了。”“我院經過復查,認為患者入院后診斷明確,手術方式正確,治療規范,院方不存在過錯。”調解過程中,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醫院的診療活動是否存在過錯,是解決本案糾紛的關鍵所在。調解員建議雙方通過鑒定或向醫調委的專家庫申請醫學專家咨詢判斷,醫患雙方表示選擇專家咨詢判斷責任。
“醫療糾紛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調解醫療糾紛不是‘和稀泥’,需要通過專業判斷,分析醫患雙方誰對誰錯、錯在哪里、占比多少,才能得出讓醫患雙方都認可的調解結果。但醫療糾紛發生后,由于專業性強、雙方醫療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極易產生沖突。”市醫調委主任卓佐原講出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中的重點、難點、堵點。
此前,寧德市司法局攜手市衛健委,推動全市兩級醫調委協作、專家庫資源共享,建立健全專家咨詢規則。今年9月,雙方聯合制定《關于醫療糾紛調解向異地醫調委專家庫專家咨詢的指導意見》,規定受理醫療糾紛案件的縣(市、區)醫調委根據擬邀請專家的類型,可以邀請寧德市范圍內的其他縣(市、區)醫調委專家庫相關專家進行咨詢。同時,寧德市司法局還推行專家咨詢縱向協同、分類咨詢的模式,即由全市三級醫療機構副高以上職稱的328名醫學專家組成市醫調委專家庫,專門為本市醫療糾紛調解提供專業技術咨詢,對各類疑難醫療糾紛“把脈問診”。針對縣級醫調委醫療糾紛案件,市醫調委還推動形成了鄉鎮級以下醫療機構糾紛案件、縣級醫療機構糾紛案件及縣級醫療機構疑難糾紛案件的三級分類咨詢。按照案件難度及行政劃分,分別選用自有專家庫,其他縣(市、區)醫調委專家庫,和市醫調委專家庫專家咨詢。
“專家庫資源共享和推動案件分類咨詢,形成全市醫調委專家咨詢‘一盤棋’局面,有效解決部分患者對本地專家不信任、部分地區專家庫人員薄弱的問題。”卓佐原介紹道。
同時,在專職咨詢如何操作方面,2015年在省內率先探索醫療糾紛調解專家咨詢的規范做法,形成《寧德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醫學專家咨詢操作指引(試行)》,建立醫患雙方參與挑選咨詢專家的制度,規定醫療糾紛專家咨詢程序、文書制作和專家咨詢意見的告知等。
數日后,在市醫調委,通過醫學專家當場為患者進行身體檢查并出具書面咨詢意見,認為手術方案合理,但非唯一方案,手術存在技術缺陷,患者有進一步行頸椎翻修手術的必要。
得知專家咨詢結果后,現場調解人員通過耐心釋法說理,醫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院方賠償老張9.5萬元,該起醫療矛盾糾紛就此圓滿化解。
“發生醫療糾紛后,醫患雙方考慮到鑒定費用等原因往往不申請鑒定,醫調委作為第三方居中調解,通過邀請醫調委專家庫的專家提供咨詢意見為案件調解提供參考,不花雙方當事人一分錢,及時幫他們解決問題。”卓佐原說。
近年來,寧德市司法局在推進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中,聚焦專家咨詢,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化解醫療糾紛主渠道作用,打造醫療糾紛化解“寧德模式”。醫調委設立以來,全市60%以上的醫療糾紛通過醫調委人民調解的途徑得以有效化解,全市各醫調委受理醫療糾紛案件1111起,調解成功1050起,調解成功率94.51%。
(福建法治報記者 龔麗雯 寧德長安網記者 黃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