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蕉城區檢察院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工作紀實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2月4日訊 2020年是碩果累累的一年,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檢察院繼榮獲“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全國檢察機關宣傳先進集體”后,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三年來,該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新時代檢察工作總要求,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展現檢察隊伍文明風采。
以中心工作為導向
展現檢察文明新作為
從碼頭乘船出發,一路穿行在碧波蕩漾的海上,藍色的浮球隨波起伏,彩色新型塑膠漁排連成一片,翱翔的鷺鳥歡樂嬉戲……這是記者在蕉城三都澳瀏覽到的和美風光。
位于祖國東南的蕉城坐擁海域面積280平方千米。過去,以大黃魚為代表的海水養殖為這里的漁民提供了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可隨著海上養殖業的過度擴張,海洋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
2018年,在寧德市委、市政府部署下,一場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正式打響。在這場“清海”行動中,蕉城區檢察院堅持在服務大局中謀劃檢察工作,依據轄區特點,提出“守護一座城、保護一條河、看護一片海”的生態公益保護工作思路。
“圍繞‘大氣、土壤、水’污染攻堅戰,我們探索建立了一套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處理結果移送和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蕉城區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黃文婉介紹,該院先后聯合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制定了《關于聯合開展重點項目預防工作實施細則(試行)》《關于規范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生態修復履約保證金制度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并建立生態聯動觀測點機制。通過架設在霍童溪、三都澳海域的14個高清攝像頭,組成視頻監控組網,及時發現破壞海洋生態線索,督促相關部門清理海漂垃圾、取締非法采砂點、修復采砂地生態,助力“清海”“凈灘”。
2020年6月,該院接最高檢交辦案件線索,要求對其轄區海域內海漂垃圾污染海洋生態環境、影響沿岸民眾生產生活的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接線索后,公益訴訟辦案組立即展開調查走訪,召開檢察建議公開宣告會,向相關職能單位集中送達檢察建議書,促成了相關單位清理海漂垃圾共34000立方米。
守好一座城的生態壞境至關重要,助力城市的綠色發展同樣不容忽視。自寧德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以來,該院緊盯創建目標,緊抓工作落實,第一時間召開創城工作任務部署會,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點。
每月初,檢察干警們都會走進崇文社區開展“一月一活動”環境衛生整治、垃圾分類宣傳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增強群眾的創城意識。同時,通過開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網、文明餐桌等活動,刊播“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廣告等方式,向廣大群眾宣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群眾了解創城、支持創城、融入創城。
以法治建設為支點
展現檢察文明新風尚
2020年3月5日,一場特別的“法治約會”在寧德萬達廣場有序進行著。當日,蕉城區檢察院的干警們以“保護野生動物 呵護美好家園”為主題,開展了一次接地氣的普法宣傳活動,通過懸掛橫幅、擺放展板、提供咨詢、互動交流等方式,向群眾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倡導人們樹立文明生態的生活理念。
在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蕉城區檢察院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以“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為主題的紀律作風教育整頓活動,著力糾正檢察人員在思想觀念、司法行為、紀律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檢察機關的司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
同時,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機制,常態化、制度化開展“法治進校園”“送法進社區”等“六進”主題普法活動,并根據區域性發案頻繁的違法犯罪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涉刑、涉少和生態類法律宣傳教育。“檢察開放日”“憲法日”“兒童節”……一場場接地氣的宣傳活動,不僅豐富了普法的內容和形式,更通過普法宣傳的“小切口”,做好了文明創建的“大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該院創建的“小板凳”檢察服務隊目前已對接蕉城區內的學校、鄉鎮、社區等17個志愿服務站點。這支由71名檢察干警組成的隊伍,通過一對一幫扶、法治輔導員、愛心家長等形式,與被服務對象建立了長期的志愿關系。他們用與村民同坐一條板凳的創新形式,推行“平等、平靜、平和”零障礙交流,為人民群眾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被群眾親切地成為沾滿鄉土的“小板凳”檢察服務隊。這一創新舉措也被入選《福建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創新案例100例》叢書。
以自身建設為基底
打造檢察文明新品牌
在案件管理區域,所有案件通過窗口接收、分流、回轉,實行統一歸口管理;在自動觸摸屏查詢機上,群眾可瀏覽已公開的法律文書;在智能顯示屏上,可以實時觀測霍童溪流域、三都澳青山海域,實現生態檢察動態監督……
走進蕉城區12309檢察服務中心,一個集案件管理、控申接待、檢務公開、智慧檢務于一體的檢察服務綜合體映入眼簾。如今,為來訪群眾、辦事律師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在這里已經成為常態。
近年來,蕉城區檢察院始終踐行檢察為民初心使命,通過依托12309檢察服務中心及檢察長接訪、主動約訪、帶案下訪、上門回訪、公開聽證等工作,構建營造了“優雅、溫馨、綠色、人文”的檢察服務環境和文明服務氛圍,確保文明服務落實到工作的每個環節。
立足檢察職能,蕉城區檢察院始終將黨的建設與檢察業務深度融合,建立學習貫徹新思想與傳承實踐好傳統“一體化”工作格局。通過不斷完善檢察黨建園地、檢察文化園地的建設,運用“互聯網+”、“黨員e家”、黨員先鋒崗、巾幗文明崗等載體平臺,持續激發爭先創優的內生動力。近年來,涌現出了“全國檢察機關‘兩學一做’新媒百優稱號”“‘學習強國’知識競賽一等獎”“學習十九大精神知識競答第一名”等一批學習先進個人。
在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上,蕉城區檢察院注重品牌引領,積極培育“金貝殼”未檢工作品牌,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全面打造“金貝殼普法微課堂+預防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教育模式,促進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提升,同時,充分履行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的訴前主導責任,依法適用附條件不起訴,為涉案未成年人織就“愛的回歸線”。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探索文明與司法的契合點和閃光點,進一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與檢察工作的良性互動。”蕉城區檢察院黨組成員葉其芳說。
(福建法治報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卓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