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車間看到,地勤機械師正對輪對進行輪對探傷作業,超聲波儀器深度檢測車軸、輪輞、輪轂、輪輻內部情況,成像儀上同步顯示一系列波形數據,用以判定輪對健康狀況。兩名機械師執行探傷作業,另一名機械師專注地盯著這些波形數據,生怕漏過一絲差池。
鏇輪工黃超和工友的工作場所,在地下3米處。黃超的頭頂是鏇輪機床,再上方便是待檢動車組。動車組進入鏇輪機床經過一系列對位、測量后,車輪空轉,機床就會根據指標伸出刀頭,像削鉛筆一樣給輪對“整形”。“整形”指標要求極為嚴格,以CRH380A輪對為例,同一輪對之間的輪徑差得控制在1毫米以內。此間,黃超和工友要同時操作5種輪對專用檢查儀器來保證“整形”的精度。
福州南動車所綜合工班班長劉君說,一根輪對鏇修的時間為40分鐘。春運以來,福州動車段鏇修動車組輪對達288條。“動車組輪對尺寸精密度要求極高,哪怕是0.01毫米的偏差都不允許出現。”劉君說,時間再緊張,工作標準也不能含糊。
春運期間,鏇輪工的工作,晝夜輪班不停運轉;地勤機械師的工作時間,一般從夜間9時起,持續至凌晨5時甚至更遲。記者了解到,在福州動車段,春運期間每晚檢修71組動車組,每組動車組需要經過2000多道環節的檢查才能上線運行。
福州動車段鏇輪庫內,一組動車組等待鏇修。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福州南動車所,兩名地勤機械師推著檢修裝備行走。新華網 肖和勇 攝
一名地勤機械師展示探傷作業裝備。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