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施工支洞現場,渣土車運送爆破巖石。 記者黃凌 攝
記者昨日從水利部門獲悉,我市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江北城區山洪防治及生態補水工程(即“高水高排”工程),正全力攻堅,10個施工支洞(施工通道)全部在建,最快的支洞有望下月完工并進入主隧洞施工。
閩江北岸“高水高排”工程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集山洪防治和生態補水兩大功能于一體,國內尚無先例。待2020年工程完工后,可有效攔截北部山區40%的山洪,并為城區東部和北部主要內河進行生態補水,達到改善河流生態環境的目的。
該工程分東線、北線、西線3個標段同時建設,各施工支洞于今年3月全面動工。
1日上午,記者在西線標段過溪施工支洞現場看到,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輛渣土車從支洞里運出爆破巖石。施工單位浙江省水電建筑安裝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邱明告訴記者,過溪支洞為“先行先試”工程,目前完成約700米的爆破量,距離主隧洞施工僅剩下130米。“目前,工程一天可進行兩次爆破,每天推進速度為4.5米~5米。在不出現巖石斷層的情況下,有望于下月進入主隧洞施工。”邱明說。
西線工程包括7.79公里的主隧洞、八一水庫西進出水口、浦口進出水口、過溪截洪樞紐、過溪補水管道等工程,其中過溪截洪樞紐建于過溪水庫下方的溪流處,以攔洪壩攔截山洪,再開挖數十米長的垂直涵洞將山洪引入主隧洞。
閩江下游防洪工程建設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向榮介紹,10個施工支洞,西線占2個,除過溪支洞即將進行主隧洞施工外,五礦駕校施工點已進場。其余8個施工支洞中,東線標段潭橋、東山、埠興施工支洞開始爆破施工,魁岐施工點已進場進行洞口支護;北線標段園山施工支洞已爆破施工至12米,斗頂、華僑農場施工點正在進行洞口支護,泉頭農場施工點已進場。
據了解,“高水高排”工程規劃在閩江北港北岸文山里上游設五礦泵站,沿福州北面山區開挖引水主隧洞,經八一水庫、登云水庫,最后至魁岐匯入閩江。主隧洞全長約30公里,為直徑7米~9.2米的馬蹄形狀,沿線設5條補水支洞、12座截洪樞紐、6座控制閘。工程設計總投資約33億元,設計工期4年。
“高水高排”工程建成后,等夜間用電低谷時,由五礦泵站從浦口進水口,將閩江水抽蓄100多萬立方米至八一、登云水庫及主隧洞;待白天時,水庫與主隧洞內的水由東山、泉頭、馬沙溪等疏水管道,為磨洋河、鳳坂河、桂后浦溪等東部和北部主要內河進行生態補水。
同時,“高水高排”工程的12座截洪樞紐全部建于山體自然形成的排水溪流上,待北部山區強降雨時,40%的山洪將由攔洪壩攔截后直接流進主隧洞,從東、西兩頭的浦口、魁岐兩個出水口直排閩江,以緩解江北城區內澇壓力。(記者 黃凌 林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