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福州市城鄉規劃局獲悉,《福州中心城區空間發展規劃》已獲福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該規劃確定了福州市中心城區的發展戰略、發展方向、空間結構、中心體系、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等重大事項,全力打造“大福州”。
中心城區面積2881平方公里
據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州中心城區空間發展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范圍包括:福州市轄五區、長樂全域、閩侯縣的甘蔗街道、荊溪鎮、上街鎮、南嶼鎮、南通鎮、尚干鎮、祥謙鎮、青口鎮、竹岐鄉等9個鄉鎮街道及連江縣琯頭鎮,面積約2881平方公里。該規劃期至2049年,中心城區總體人口容量控制約700萬人,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
按照《規劃》,福州的城市定位為:福建省省會、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戰略高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生態宜居的濱江濱海國際大都市。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為:“東進南下”,整合構筑“主城+副城”的中心城區;強化城市發展軸線,疏解老城,培育新城,拓展城市空間框架;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嚴格保護生態系統和歷史文化,突顯濱江濱海城市特色。
形成“一軸兩城六組團”濱江濱海發展格局
“《規劃》明確了城市空間結構應以福州主城為基礎,以海港、空港、鐵路等區域基礎設施為引導,根據用地條件,拓展濱海發展空間,形成‘一軸、兩城、六組團’的濱江濱海空間發展格局。”該負責人說。
其中,“一軸”為東進南下、濱江濱海的城市空間發展軸;“兩城”為閩江南北兩岸共同構成的主城和長樂—濱海新城共同構成的副城;“六組團”指三江口組團、閩江口組團、甘蔗荊溪組團、旗山組團、青口組團、吳航組團等六個組團。
記者了解到,為構建完整的中心體系結構,有效分流交通,提高城市服務效率,《規劃》將城市中心體系分為城市級中心—組團級中心—功能區級中心三個層次。其中,城市級中心為主城中心和副城中心,六個組團級中心承擔組團性服務職能,再按功能區劃及人口規模布局功能區級中心。
按照《規劃》,福州市要構建高快速運輸通道,強化交通樞紐銜接,完善對外交通體系,形成以港口為龍頭、機場為門戶、鐵路與公路運輸為骨干的綜合運輸體系。“要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強調公交引領,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多層次、網絡化的公共交通體系,實現土地利用與交通的協同發展。”該負責人說,中心城區的交通將以人為本,加強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之間的換乘,加快構建城市慢行系統。
生態是福州市城市發展不變的主題。據了解,《規劃》注重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全面保護與歷史文化相關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物質遺存,整體保護和突出福州名城的空間格局特色與自然山水特色。此外,全面優化城市空間開發格局,協調城市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根據生態資源稟賦情況和未來城市發展構想,保護自然山水,構建資源友好型的生態環境。(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