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個月 廈坊溪整治項目已基本建成并對外開放
記者昨日獲悉,歷時近10個月,廈坊溪整治項目已基本建成并對外開放,沿岸串珠公園主體工程也已完工,5萬平方米的河岸綠地為周邊居民帶來生態通透、清爽宜人的全新體驗。
市民在整治后的廈坊溪畔漫步。
廈坊溪本次整治范圍自地鐵新店車輛基地起,流至解放溪,穿越城郊段和城區段,全長4002米。整治前,河寬3米~9米,河道退化萎縮,行洪能力不足,底泥內源污染釋放,污水直排。
整治以截污控源(遏制污水排入)為核心,在全面清淤、讓河道“呼吸”的同時,沿線埋下約8公里的截污管,杜絕污水入河。
把“田間水渠”升級為生態水道,是此次整治的亮點之一。市城鄉建總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清淤露出天然河底的基礎上,在河中散落零星卵石點綴,讓河道看起來更顯自然。同時,隨著廈坊溪拓寬為6米~12米的新河道,全線布設生態駁岸,大塊卵石“變身”駁岸護腳,在確保水系安全的同時,更顯生態趣味,讓沿河景觀煥然一新。
發源山間的廈坊溪,還兼具行洪功能,為避免山上砂石帶入河道造成淤積,河道上游建設了1座沉砂池,把山間來水挾帶的砂石先行“截住”,不影響河水流動及水質。
“現在的廈坊溪變化可大了,有自然彎曲的河岸線、常年流動的清水、天然的砂石、安全的防洪設施、會呼吸的駁岸,不僅有野趣,還有鄉愁。”該負責人說,沿河中上游新建的2座景觀壩也將發揮作用,讓廈坊溪更顯靈動。
在廈坊路旁的公園入口處,岸邊綠道的正下方,一條步道貼著水面向前鋪開。步道的夾層內還種植了三排花草。“雙層步道既有親水性考慮,也能提升安全性。”串珠公園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李新樂表示,下層的步道臨水修建,能為市民提供優質的親水平臺,更好地觀賞內河景觀;在較陡的地方修建雙層步道,也能防止市民從岸上滑入水中。
在河岸邊及河道兩旁,大小不一、千姿百態的景觀石隨處可見,不僅為清澈的河水帶來別樣的韻味,還能與各類植物及河底卵石相結合,營造良好的生態效應。
除了新穎的設計,宜人的綠化也是廈坊溪串珠公園的一大特色。“豐富的品種,是園內植物的一大特點。”李新樂介紹,除黃花風鈴木作為“當家花旦”大量種植,園中還有小葉榕、香樟、垂柳、樸樹等喬木,以及山櫻花、小葉紫薇、三角梅、桂花等灌木。(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見習記者 阮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