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市出臺《2019年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自5月1日起,在五城區(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范圍內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計劃到2019年底前五城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分類覆蓋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福州市五城區將堅持“簡單、管用、可操作”原則,將生活垃圾分為廚余(濕)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五大類。同時,以“分得清、收得齊、運得走、處理好”為工作導向,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無縫銜接的全鏈條處置體系。
按計劃,五城區分別組織設立區和街(鎮)兩級生活垃圾分類專職機構,建立區級生活垃圾分類激勵機制。6月底前,五城區以街道為單位建成6個示范片區,打造源頭精準分類模板。完善后端處理設施,加快推進紅廟嶺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廠設備調試,繼續加快建設大件垃圾(園林)處置廠,加快廚余垃圾處理廠和城區12座中大型垃圾轉運站建設。
同時,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培訓制度,對社區工作人員、小區物業人員、督導員、志愿者、居民等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和分類常識。今后,發放給居民的家用干、濕垃圾袋采用二維碼信息管理,并與居民積分卡捆綁,實現垃圾分類源頭溯源。
下一步,五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納入黨建工作范疇,發揮黨建工作和黨員帶頭示范作用。納入各級政府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落實屬地責任,努力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金色花田迎客來 仙游縣千畝油菜花為鄉村振2025-03-1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