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福清市新大澤螺旋藻有限公司的“海洋微藻高值化產品開發及產業鏈建設項目”正在抓緊建設。“目前該項目技術指標已基本完成,生產設備陸續進場安裝,預計年底部分生產線可投產。”新大澤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林聲介紹。
螺旋藻富含礦物質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氨基酸等,制成食品后的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然而,產品只有進行精深加工后才能提高經濟效益。李林聲介紹:“通常像螺旋藻片和螺旋藻粉等初級加工產品每公斤只能賣幾十塊錢,而通過提取深加工成藻藍蛋白每公斤售價可達千元。”
作為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由新大澤公司主導建設的海洋微藻高值化產品開發及產業鏈建設項目以海洋微藻精深加工技術創新為紐帶,在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撐下,通過協同創新,完善微藻產品高值化開發的產業鏈,有效改善微藻產品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低的局面。
該項目占地面積56261平方米,建設辦公樓、倉儲設施、生產車間及其他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并新建螺旋藻制品、小球藻制品加工生產線等多條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1288噸螺旋藻、小球藻、藻藍蛋白、藻多糖、脂類色素、小球藻CGF、鹽藻及鹽藻提取物,250噸微藻飲料及1萬噸高檔水產飼料。”李林聲說。
新大澤公司扎根福清市20多年,在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逐漸成長為集科研開發、藻類養殖、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主要的微藻產品出口商,也是同行業最大的生產企業之一。
“一直以來,我們十分重視產品質量和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李林聲介紹,公司擁有專業的研發品控團隊,并配備了先進的各種研發、品質檢驗設備。其中,成立于2011年的福清市新大澤藻類研究所,是目前全國僅有的幾家企業藻類科研機構之一,獲得螺旋藻深藻藍蛋白、螺旋藻多糖等多項新產品成果和專利等知識產權成果。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帶來的嚴峻挑戰。與此同時,新項目建設規模如此之大,所需的資金從哪里來?正當企業為資金所煩惱時,福清市相關部門積極行動,采取政銀企“點對點”精準對接,加強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有效應對疫情,渡過難關。
“2月份,在福清市金融辦牽頭召開的政銀企‘點對點’精準對接會上,我們面對面與海峽銀行、廈門國際銀行、華夏銀行等交流溝通后,成功解決了上千萬元的貸款需求,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讓我們能夠加快項目建設速度。”李林聲表示。
記者了解到,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我市在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開通金融服務便捷通道等方面推出了實打實優惠,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我們有信心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立足主營業務的同時,加快新產品成果轉化,推動新項目盡快投產,助力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李林聲說。(福州日報記者 顏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