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化名)這段時間開朗了不少,沙盤測試結果也有所好轉,感謝你們的陪伴與付出!”8月初,晉安區檢察院未保科科長劉娟,接到了學校老師打來的報喜電話。
電話中說的小月,是一名年僅8歲的小證人。去年,小月的父親在她面前殺害了她的母親。案件雖已告破,但在親眼目睹一切之后,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姑娘漸漸變得沉默寡言,令劉娟十分擔憂。
“案發現場的驚嚇和失去至親的痛苦,很容易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劉娟表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三觀發育未成熟,若不及時開展救助,做好疏導,很有可能影響他們的成長。
今年4月,晉安區委政法委聯合全區11個有關職能部門,制定出臺了《關于晉安區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以此為契機,今年兒童節,全省首家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中心在晉安區掛牌成立,由區委政法委統籌整合區直相關部門、社會組織等力量,以未保中心為平臺,探索構建涵蓋社會調查、觀護幫教、社區矯正、監護干預、未成年人救助等工作在內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工作,對小月的幫扶救助也由此進一步強化。
“不同于過去的單打獨斗,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中心綜合統籌民政部門、屬地政府等方面的優質資源,向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幫扶與保護。”劉娟告訴記者,在摸排中,檢察官發現小月僅由奶奶一人撫養,經濟困難,連喜歡的課外活動都無法參加。在中心統籌協調下,小月很快申請到了國家救助,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
借助社會支持,中心迅速同小月所在的學校取得聯系,一套量身定制的心理修復課程就此展開:檢察官定期上門,聊天談心;班主任組織課外活動,鼓勵她融入集體;更有心理咨詢師全程跟蹤,掌握心理健康狀況。如今,小女孩的沙盤測試結果從曾經的一片荒蕪,變為慢慢添上色彩,天真活潑的笑容也漸漸回到了她的臉上。
除了救助未成年受侵害人,中心也著手開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等工作。今年6月,中心簽發了全省首份由檢察機關、教育部門等不同主體制發的“督促監護令”,督促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這份督促監護令的主人公小松(化名)是一名14歲的中學生,短短半年時間,他在學校屢次違反校規校紀,甚至出現了‘臨界犯罪’的行為,若不及時糾正,后果不堪設想。”劉娟介紹,在接到學校求助后,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中心迅速行動,向家長發出督促監護令,并召開檢察長訓誡會,督促小松父母配合行為矯正工作,做好家庭教育。
監護人多學多問、多花心思,家庭、社會攜手,共助少年迷途知返。訓誡會上,教育局領導針對家長缺失的監護行為提出相應的糾正意見,并指導家長做好陪護,有針對性地提出親子談話、清洗文身注重儀表、引導謹慎交友等七個方面的專業指導。
記者了解到,未來,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中心還將向小松父母提供“一對一”固定觀護幫教。同時,中心也計劃針對轄區80個社區、114個村委會設置未成年人幫教服務點,讓更多的未成年人享受“一對一”的固定關護,并融合“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建立未成年人預警系統,加強對涉案未成年人信息數據庫的分級評定、整合,更好地服務社會綜合治理工作。(記者 阮冠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