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馬尾名成海峽水產交易中心的活鮮、冰鮮等交易區開始熱鬧起來,轉運車來回穿梭,將整筐的海鮮運出市場,品種包括梭子蟹、三眼蟹、九節蝦、帶魚、巴浪魚、石頭魚等。在冷庫區,集裝箱車和冷鏈車進進出出,將漁獲從這里分銷到全省乃至全國各地。
“現在馬尾一天可以成交水產品100多車、50噸左右,開漁前每天成交量只有二三十車。”29日,福建省冷凍食品協會秘書長徐進炎說。
“什么品種都有,包括本地很少見的石頭魚、狗鯊、虎魚等。這些深海魚平時難捕,一般在開漁時才能看到。”市場商家說,開漁至今正好兩周,市場里的漁獲豐富,野生深海魚隨處可見,海蟹、海蝦、貝類更多。
“今年螃蟹產量高,漁獲質量好、數量大,一個碼頭一天上貨量達數萬公斤,海蟹每公斤批發價比往年便宜四五十元。”老林水產批發行總經理林景良說,今年是海捕大年,不僅漁民收入增加,運輸等環節從業人員也受益,而受益最大的是普通消費者。
“這段時間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交易時間段,為確保群眾食品安全,同時為了維護商戶利益,開漁兩周以來,我們要求所有入場銷售海產品不僅要符合相關檢驗檢疫標準,而且要做到可溯源。”福州名成水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開漁后新增的交易品種,主要是梭子蟹等近海捕撈品種。遠洋捕撈是馬尾水產一大特色,供應不受禁漁期影響。”省冷凍食品協會秘書長徐進炎說,福州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是全國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之一,聚集了全國三分之一遠洋水產上岸量,冷鏈倉儲量達100萬噸,已是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江海興則福州興。馬尾擁有全球最大的遠洋漁業捕撈船隊——福州宏龍海洋水產公司船隊。馬尾遠洋漁船遍布各大洋——在非洲海域,馬尾人建起我國在海外占地面積最大的漁業基地;在印度洋,馬尾人開著漁船捕撈深海魚……
馬尾區第十次黨代會召開以來,馬尾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全力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加快構建質量優、效率高、動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融入“海上福州”建設方面,實施“海上馬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打造遠洋漁業專業港,同時圍繞遠洋捕撈、冷鏈、精深加工、交易等環節,加快引進一批海洋生物、濱海旅游、海洋金融、海洋交通運輸等企業,培育壯大一批水產加工重點企業,延伸海洋產業鏈條,打造千畝千億國家骨干冷鏈產業園,助力打造海上福州國際品牌。
目前馬尾已有海文銘、閩洋海蜇等30多家規模化水產品加工企業。佛跳墻被譽為閩菜中的“狀元菜”,用料講究,烹飪復雜,海文銘研發了即食佛跳墻,只需簡單加熱就可食用,今年通過美國FDA注冊,還獲得出口歐盟資質。福州人平時喜歡吃海蜇皮,但吃之前要泡水半天。閩洋海蜇深加工的即食海蜇不用沖泡,開袋即食,包裝袋還配托盤,方便在外食用。
馬尾將堅持改革創新謀發展,全面吹響向海進軍號角,打造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經濟,講好海洋故事,不僅進一步壯大水產品交易市場,而且加快一產“接二連三”步伐,推動融合發展,形成全產業鏈海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