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設立“鄰里管家”、建立鄉賢調解室、實行網格化管理……在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典型標桿社區創建工作中,福清市不少村(居)創新工作方法,探索出了一組基層治理的善治密碼,努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樣本。
織密鄰里網
奏響社區協奏曲
前不久,福清市玉屏街道北大社區居民俞曉風不小心被車輛絆倒,腳嚴重扭傷、出門不便。得知這一情況后,北大社區的“鄰里管家”王金生和社區黨員志愿者特地上門,照料腿腳不便的俞曉風。
王金生是一名老黨員,他是鄰居眼中的“智能通”,上至社區孤寡老人的生活照料,下至家長里短婆媳糾紛調解,誰家有疑難雜癥都喜歡找他幫忙,居民們也親切地戲稱他為“管家老王”。
當好“鄰里管家”、奏響社區主和弦是北大社區立足實際,探索出來的基層微治理舉措之一。作為老舊社區,北大社區一度存在著轄區居民混住,居民間關系淡漠等現象。針對于此,北大社區著力打造一支涵蓋心理疏導、政策宣傳、糾紛調解、經驗交流等多元功能的管家隊伍。
“鄰里管家”主要聚集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富有愛心且有影響力的人,通過群策群力、發揮各自優勢,用“零距離”服務溫暖人心,化解矛盾糾紛。
玉屏街道步行街社區則通過網格化管理,摸清區域內的空巢老人、殘疾人、低保戶家庭、“4050”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留守兒童以及社區商戶等群體,并把他們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通過網格化的模式,為居民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實現了矛盾糾紛不積存、不惡化、零上訪。
鄉賢調解室
筑牢平安“防御墻”
今年8月,福清市城頭鎮首溪村村民楊某和陳某因鄰里糾紛鬧得不可開交。首溪村鄉賢調解室主任陳昌旺介入后,通過實地勘察和與當事人談話的方式了解事情原委。經過陳昌旺調解后,一場矛盾被順利平息。
作為全國著名僑鄉,為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福清在全省率先做出探索,所有村(社區)都成立鄉賢促進會,設立503個鄉賢調解室。鄉賢調解室作為創新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機制的探索之一,得到群眾的大力擁護,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治理目標,成為助力鄉村“治理有效”的一股新生力量。
據悉,鄉賢調解室主要廣泛吸納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各領域優秀的人才,利用鄉賢的威望、信譽,通過鄉情、親情和真情化解不穩定事件。
“以前調解糾紛要去鎮里找政府,現在有了糾紛就在村里找鄉賢,他們說話有分量,公平公正,我們都服氣。”在福清市沙埔鎮龍洋村,鄉賢調解室筑牢平安“防御墻”,得到當地群眾紛紛“點贊”。(記者 王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