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推進餐飲油煙擾民問題專項整治,信訪投訴辦結率100%
整治“油煙氣” 留下“文明味”
近年來,福州餐飲行業發展迅速,伴隨的餐飲油煙擾民問題成為群眾反映較多的環境問題。解決好群眾的這一困擾,是民生的“關鍵小事”,更是民生的“幸福要事”。
自省、市紀委部署餐飲油煙污染擾民問題“點題整治”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共同牽頭組織市直七部門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擾民問題專項整治,扎實推進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實現餐飲油煙污染治理精細化、長效化,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碗長者飯,托起了老人晚年的幸福“食”光。然而,今年8月,倉山區濱海橙里長者食堂因增設燒烤、夜宵等經營項目產生油煙和噪聲,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接到12345熱線的群眾投訴后,倉山生態環境局迅速響應,會同屬地政府、社區趕赴現場排查。經過與社區工作人員、小區物業、業主代表深入溝通,多方共同制定了設施設備改造和業態調整整改方案,通過改變噪聲設備安裝方式、加裝去味設施、改變排放方式,成功解決了油煙和噪聲擾民問題。
群眾對整改效果十分滿意:“長者食堂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一口熱飯,但油煙擾民也讓我們很煩惱。多虧執法隊員上門辦理、熱情服務,凈化了餐飲油煙,改善了噪聲問題,我們的生活品質更好了!”
在晉安區鼓山鎮,位于連洋路錢隆世家商業街內住宅區一側的餐飲商鋪也曾是居民投訴的熱點。開展“點題整治”后,從今年5月收到10次投訴,到7月只有1次,投訴量顯著下降。
“我們堅持以‘控增量、防變量、減存量’為目標,積極探索重油煙項目綜合整治新做法,一手抓整改、一手抓化解,不斷提高群眾滿意率,提升群眾獲得感。”晉安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晉安生態環境局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嘗試營業執照信息聯絡機制,即在受理新增餐飲服務行業市場主體登記后7日內,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將營業執照信息告知屬地鄉鎮街道,由屬地鄉鎮街道對餐飲經營地址開展初步調查,告知勸導餐飲經營者不得從事煎、炒、炸、燒烤、焗等產生重油煙項目。若餐飲經營者不聽勸導,則由屬地鄉鎮街道環保所及時出具不適宜開辦重餐飲服務項目意見單,建議區市場監管局不予以核發食品經營許可證。
此外,晉安區還試點推行多方化解的信訪評理機制,在全區設立5處集中疏導區域,實行后,油煙投訴量呈逐月遞減態勢。
倉山區、晉安區推進餐飲油煙專項整治走深走實并取得良好成效,是福州市各區各部門開展整改專項行動的縮影。5月以來,福州市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建立會商機制、緊盯信訪投訴問題、宣傳教育發力等務實舉措,用心化解油煙擾民問題。
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城市餐飲油煙信訪投訴4539件,聯合檢查各類餐飲服務場所37684家次,責令整改2507起,組織“測管聯動”109家次,關停、取締或更換業態37家次,餐飲油煙信訪投訴辦結率達到100%,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
“空氣質量變好了,群眾也越來越滿意了!”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7—11月福州市PM2.5、PM10濃度分別改善了46.7%、25.1%,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改善了2.0μg/m3、4.3μg/m3,環境空氣質量呈明顯改善態勢。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發力,解決好餐飲油煙擾民這一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實際行動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讓城市的“煙火氣”更文明、更清新。(記者 傅亦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