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運即將開始。在這場跨越山海的歸巢之旅中,有一群人默默奉獻,守護在“看不見”的地方,讓這一路平安順暢。
13日,記者走進福州火車南站、福州南動車組運用所,從動車洗護,到清洗水箱,體驗幕后英雄的溫暖與堅守。
韓志超正指揮機器人檢查列車。
吳錦龍和工友在清洗水箱。
水箱中的“蜘蛛俠”
福州火車南站西南側,矗立著一個12米×12米見方、水位高4.5米的儲水箱。設計儲水量600噸,承擔著福州火車南站站房以及過往車輛供水任務。
13日一大早,福州房建公寓段給水工區工長吳錦龍和工友就已經到位。頭盔、頭燈、水槍、毛刷……整裝待發的他們,要趕在春運開始前,清洗福州南站最后一個水箱。
“一年有兩次常規清洗,為了保障用水安全,春運前還會進行清洗、消殺。”吳錦龍說。
“氧氣濃度21.2%,可以作業。”經過通風并測量箱內氧氣含量后,吳錦龍套上防護服,戴好頭燈,帶領另外2名工友,沿著僅一人多寬的“井口”爬進水箱。
6米高的空箱內,縱橫交錯著上百根不銹鋼支架。到達水箱底部后,吳錦龍調試好加壓水槍,對準箱底的水垢,強力水流激射而出,水垢被層層激起,同事配合用清潔刷將水流匯攏引向另一端的排水口。他們或弓腰或跨步,來回一趟要穿越50余根支架。
不僅要清潔箱底,箱體內的不銹鋼支架也要進行洗刷。“2米以上噴槍就不夠力了,只能靠人工刷!”在箱外工友的配合下,他們扣好安全帶,在鋼架上靈活地輾轉騰挪,把隱藏在鋼架結合處的水垢一一刷凈。
“水箱內與外界環境溫差足有25攝氏度,剛進來還覺得挺暖和,過一會兒就像是在蒸桑拿。”吳錦龍告訴記者,清洗完一整個大水箱要8個多小時。
除了清洗水箱,吳錦龍還帶領班組8人隨時待命,巡護福州南站的供水設施。“包括17.84公里的管線,還有380多個軌道旁給水栓的檢修。應急狀態下,我們15分鐘內必須趕到現場。只要能讓旅客用上‘放心水’,苦點累點都值得。”吳錦龍說。
存車場上的“擺渡人”
“防護信號已撤除,門禁、燈光確認完畢,限速10公里。”13日下午1時50分,福州機務段地勤司機李偉駕駛著1193A動車組列車從存車場慢慢地駛向檢修庫。
從一線動車司機轉崗,這已經是他成為動車所存車場和檢修庫“擺渡人”的第14年。李偉的駕駛速度最慢只有3km/h。“還不如走著快”,李偉說自己“在最快的高鐵上開最慢的車”。
駛入動車組列車洗車線,全自動動車組清洗系統隨即開始工作。高壓噴頭噴灑的水流均勻沖刷著動車組車身,灰塵、污漬順流而下,綠色毛刷開始細致地擦拭著車身側面、頂部等部位。
“每組洗車機有5組立刷、5組群刷和2組斜刷,12個刷組相互配合,給動車組全方位‘搓澡’。”福州南動車組運用所質檢員楊宇介紹說,像這樣的洗車線,全所有2條,“根據臟污情況不同,自動清洗一般需要5到10分鐘”。
“這個系統所有廢水都會經過處理后循環使用。”福州南動車組運用所黨總支書記翁依弟說,春運期間,每天可清洗20組動車,40天累計下來,可節省水資源480余噸。
會檢修的“大家伙”
經過自動清洗后,1193A駛入檢修庫2道。檢修技術員韓志超手持一臺掌上電腦,不遠處一臺方頭方腦的“大家伙”正扭轉著機械臂上下左右騰挪。只見韓志超在屏幕上一番操作,機器就自如地前進后退,流暢“走路”。
“這是新配備的智能檢測機器人,也是我的新搭檔。”韓志超說道,“去年底才報到,今年是它的春運首秀。”“檢測機器人由高精軌道、圖像識別系統、無線網絡系統、機房服務器以及檢測走行部5部分組成。通過圖像識別,對動車組底部配件狀態及磨耗情況進行全自動、無死角的檢查,并會向系統上傳它認為的問題圖像,并發出警報。”韓志超正在介紹,警報就響起,“6號轉向架有異物警報,需要復核。”
在與質檢員聯控后,韓志超手持作業終端彎腰鉆入車底,手腳麻利地清除異物,并拍照上傳系統,為檢測機器人提升檢修精度提供“養料”,“相當于手工批改作業,目前準確率超過90%,這個搭檔越來越聰明,檢修更精準了”。
據了解,以往車底檢修作業需要專業人員下到地溝,一個多小時彎腰弓背,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電筒照,用尺子量。有了機器人,一列8節車廂的動車組,只需三四十分鐘就可自動完成行檢,效率提高了近40%。
車下機器人“不知疲倦”,車上福州電務段福州南動車所車載維護工區工長李佳鑫正在駕駛室給ATP做升級。“列車超速防護系統(ATP)是高鐵的導航儀,我們是給導航儀校準的人。”李佳鑫介紹,ATP能夠實時接收并處理地面線路數據,給動車組司機提供行車依據,保障動車組運行安全。ATP的重要性決定了必須保證系統高度靈敏、反應迅速,“我們維護人員每天要通過模擬司機操作來檢查設備是否正常”。
日頭西斜,這輛車的“洗護”工作告一段落,煥然一新的動車組緩緩駛出作業區。春運期間,這樣的檢修還會更加頻繁,守護每一位旅客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