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打造“賞花+”消費新場景——
做足花文章 顏值變產值
錢春光正在養護蝴蝶蘭花苗。記者 林榕昇 攝
春意漸濃,高新區以花為媒,打造“賞花+”消費新場景,帶動春日經濟持續升溫,為農文旅融合增添新動能。
春光正好,氣溫回升,位于福州高新區南嶼鎮的旗山花卉基地里,成片蝴蝶蘭爭奇斗艷、鮮艷奪目,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花海里,旗山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春光仔細察看花的長勢,修剪花枝、支撐花莖、檢查根系……在他的手中,一株株蝴蝶蘭被巧妙地搭配,一盆盆蝴蝶蘭被銷往全國各地。
基地研發培育的蝴蝶蘭品種,具有花朵大、顏色多、花期長的特點,很受市場歡迎。
為研發出品質好、花期長的蝴蝶蘭品種,基地用了20多年時間。“基地的蝴蝶蘭品種最早是從臺灣引進的。多年來,我們與臺灣種植人員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合作,結合福州當地氣候,不斷優中選優,培育好品種。”福建省花卉協會副會長、旗山花卉有董事長唐平介紹,該公司的“蝴蝶蘭品種創新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除了科研力量的助力,數智“新農具”也在為鮮花經濟保駕護航。走進基地大棚,基地采用5G物聯網技術,精準調控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生長因素,200萬株蝴蝶蘭種苗正在悄然生長;在組培接種室,技術人員把一株株綠色的蝴蝶蘭種苗進行切片,然后再“種”進一個透明瓶中,成倍擴繁。
歷經20多年發展,基地已建成集蝴蝶蘭種植、研發、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基地年銷售蝴蝶蘭超10萬株,盆景1萬盆,占全市市場占有率20%。
一花引來萬花開。隨著公司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當地村民紛紛加入鮮花種植產業,基地與農戶合作,以“種苗供應+保底回收”模式,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賞花經濟的春風還吹到了南嶼鎮柳浪村。清明假期,位于柳浪村的福建高速花博園內,黃花風鈴木與三角梅開得正盛,引得不少游客前來賞花、拍照。有些游客還在高速橋下的露營區擺上桌凳,一邊賞花,一邊閑話家常,享受這難得的春日時光。
高速花博園是全國首個利用高速公路橋下存量空間打造的“花卉+文旅”生態智慧園區。2022年,當地因地制宜,將橋下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再次盤活利用,破除橋下空間存在的堆積雜物、違規搭蓋、擺攤設點等亂象,將這里精心打造成大型樞紐互通花卉產業開發項目。
“清明期間,園區每日游客接待量超4000人次。我們充分利用橋下空間這一獨特資源,將花卉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既實現了橋下立體空間的高效利用,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高速花博園管理中心負責人陳默介紹。
如何將“春季限定”變“四季繁華”?園區通過分區種植黃花風鈴木、茉莉花、三角梅、櫻花等不同時節的鮮花,結合不同鮮花盛開期,為游客提供四季可持續的賞花體驗。
為拉長賞花經濟的產業鏈,項目還將傳統花事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引入花卉大棚、花卉超市、園藝大師工作室等花卉業態,融觀賞游玩、花卉展銷、生態休閑、研學教育于一體。項目不僅帶動了周邊花卉種植等農業產業的發展,還惠及周邊14個村莊約10萬人,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促進鄉村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讓賞花經濟實現從“流量變現”到“價值創造”的跨越。
“曾經的垃圾邊角地,變成了‘致富園’,不僅村里環境美了,我們的錢包也鼓起來了。”柳浪村村民黃依伯高興地說。(記者 林榕昇 通訊員 謝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