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購迅速發展的當下,接收快件是“剁手黨”們的“必修課”。與此同時,福州越來越多的小區安裝了智能快件箱,目前已經投放的就有近600組,日均投遞量超過1.8萬件,到年底快件箱數量將增至1000組。
作為一種解決快件投遞“最后100米”難題的有效補充手段,快件箱無疑是便民的,但不少居民反映,明明家里有人,快遞員卻未經同意就把快件放進快件箱。而市郵政管理局表示,這是違規行為。快遞員為何不愿多打一個電話?操作難度在哪?記者展開了調查。
居民反映:投遞前不來電
事后才短信通知
家住倉山三叉街的林女士近日在朋友圈吐槽:“一個電話都不打,就直接把快遞放快件箱,然后發短信說自己去取,這是什么服務!”
林女士告訴記者,她經常網購,因為家里有小孩,每天都有人在家,之前網購的東西都由快遞員直接送到家里,最近連續兩次快遞員不上門了,而是直接把快件放進小區新建的快件箱內,需要自己去取。而且,令林女士無法理解的是,快遞員投遞前并未打電話征求她的意見,她事后收到短信才知道快件到了。
記者看到,林女士收到的一條短信內容是“您尾號XX匯通快件已存入3號樓架空層騰云寶箱XX柜”,發短信的號碼是以106902開頭的12位數字,并非手機號碼。林女士說,這樣的號碼通常會被手機軟件攔截存入垃圾短信中。她認為,快遞員投遞前至少要打個電話,既讓消費者有選擇權,又能起到直接告知快件已到的效果。
記者調查:快遞員圖省事
直接投進快件箱
那么,未經同意直接投遞是個案還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記者在林女士所在小區看到,快件箱操作屏幕上方寫著“投遞前請事先征得收件人同意”,但不少投遞員并未這樣操作。
上周日,一名快遞員騎電動車進入小區后,直接前往快件箱所在的3號樓,不到5分鐘就投完了10個快件。當記者詢問為何不聯系收件人時,對方直言,如果正常挨家挨戶投遞,10個快件至少要花半小時,而且夏季天氣熱,投快件箱更省事,不少快遞員都這樣做。
福州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快件箱的日均投遞量超過1.8萬件,其中有多少征得收件人同意,無從得知。但快遞員隊伍龐大,知識水平普遍不高,預計比例不超過一半。
部門回應:征得收件人同意
才能使用快件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快件箱的出現帶來不少便利,有助于解決快遞“最后100米”難題。尤其對于上班族來說,過去寄到家里的快件經常無人接收,放在物業或小區傳達室則容易丟失,也增加其他人的工作量,有了快件箱就解決了這些問題。
不過,未經收件人同意,快遞公司或快遞員是否可以直接將快件投進快件箱?市郵政管理局表示,相關文件明確規定,投遞前需征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明示不同意的,不得通過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針對快遞員未經同意投遞的問題,他們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在各類會議、培訓以及實地調研中,向各快遞企業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同時約談了快件箱投放方——上海富友金融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事后該公司印刷相應的提示標識貼在箱體醒目處。
“這項規定在執行中存在不少困難。”市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稱,智能快件箱作為新生業態,去年在福州設點并與快遞對接,業務員使用箱子時間不長,加之快遞行業隊伍龐大,在宣傳方面存在不足。同時,目前智能快件箱采用的通知方式為系統向收件人發送短信提醒,短信到達率不高。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使用快件箱需征得客戶同意,既是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快遞服務的一部分。快遞員偷懶,服務少了,但消費者的快遞費并未降低。有快遞企業認為,尊重客戶的選擇才能留住客戶,業界應該采用事后抽查回訪的方式,對快遞員進行有效約束。(記者 歐陽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