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從沒有想過有人會來這里盜采稀土,早幾年我們對稀土礦也不了解。”9月13日,記者在新羅區白沙鎮營斗村采訪時,談起幾年前發生在村里的非法盜采稀土礦事件,村民們至今仍記憶猶新。村民廖先生說,非法盜采稀土礦使用的化學藥劑,給村里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影響無法估計。
今年,新羅區礦管、公安等部門克服重重困難,查處了蘇某某、吳某某等人在新羅區白沙鎮營斗村前邦陽小組山場團伙盜采礦產資源和非法占用林地案件。目前,蘇某某、吳某某等在押,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近年來,新羅區始終高度重視打擊、關閉、取締無證非法采礦工作,將其列為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從嚴保持高壓整治態勢,有效打擊非法采礦行為,遏制了“死灰復燃”的勢頭。
稀土價高 深山引來盜采者
新羅區白沙鎮營斗村是個偏遠的小村莊,距離白沙集鎮40多公里,而非法采礦點前邦陽山場更是路遠山陡,人跡罕至。
“2006年,我們村整村搬遷,全村基本上都搬出來了,剩下五六十人留在村里,留守的都是些老人家。”新羅區白沙鎮營斗村村支書羅金盛告訴記者,非法盜采稀土礦發生時間應在2011年前后,由于當時村民們對稀土礦了解甚少,加上山場除了季節性采摘有人外,基本少有人去,所以并未及時發現。
“直至2014年10月,有村民反映網箱養魚陸續有魚莫名死亡,查找原因時才發現。”羅金盛說,接到村民舉報后,國土局、森林公安、礦管辦等有關部門及時聯合當地村委、村民力量立即行動,經過充分調查取證后,重拳出擊,對盜采現場進行鉤機摧毀,沒收非法運營設備,查獲濕稀土241包,凈重11822公斤,抓捕主要嫌疑人2名。
非法開采 環境遭嚴重破壞
“非法開采稀土往往造成山體千瘡百孔,植被破壞,對環境的破壞非常嚴重。”記者從新羅區礦管辦了解到,目前,開采稀土通常采用的方法叫做“原地浸礦法”。通過在藏有稀土礦的山坡高處開挖鉆孔,將PC管插入孔中,不斷地朝PC管中倒入“藥水”飽和硫酸銨溶液,使之與礦石中的有用成分接觸、溶解;后在山坡低處,也開鑿若干收集母液的小孔;收集至預先挖好的沉淀池中,將草酸放入池中化學反應后,提取浸出稀土半成品。
白沙營斗村約有林地5萬畝,以熟木、杉木、竹林為主,多年來村民大多靠山吃山,銷售毛竹、竹筍是主要經濟來源。羅金盛說,遭盜采的前邦陽山場山林不復,土層裸露,原本郁郁蔥蔥的山林,山體及樹木受到嚴重破壞,山體表面被挖得滿目瘡痍,對土壤及環境影響極大。村民叫苦不迭,紛紛抱怨非法盜采稀土導致村里山林毀壞,植被破壞,連草地也遭殃。
羅金盛告訴記者,當年盜采之處被破壞山林,林業部門已責令山場自行恢復植被,被破壞的山場也已種上了杉林、竹子。經過近兩年的生長,如今,已冒出新牙。(記者 劉菲菲 見習記者 李燕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