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滿是污水臭水的河流現在水清了,也能看到魚了。”“滿眼盡是干凈寬敞的公路、滿眼青蔥的綠、滿田野金燦燦的收獲和鄉親臉上樸實的笑、孩子們歡騰的身影。”……國慶假期,武平象洞鎮外出回鄉度假的鄉賢無不被眼前的巨變所震撼。
看著曾經滿目碧水青山和泥土芬芳的鄉愁正慢慢還原,原養豬戶鐘啟豪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在武平縣開展象洞溪流域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百日會戰”中,鐘啟豪拆除了在洋貝村隘羅坪自然村3350平方米的豬場,如今正準備轉產種植大棚蔬菜,實現綠色發展。
這是武平縣人大常委會持續監督,有效推動生豬養殖業污染整治的一個實例。
武平縣人大常委會始終高度關注生態環保工作。特別是針對近年來生豬養殖業迅猛發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影響了農村環境,該縣人大常委會每年把要求加大養殖污染治理力度、改善農村環境等相關代表建議作為重點督辦建議,于2013年上半年成立4個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專項調研督查組,分赴各鄉鎮開展督查調研,深入了解各鄉鎮重點是象洞鎮生豬養殖業發展及污染治理狀況,并把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列入首次專題詢問議題。
2013年8月29日,武平縣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舉行了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專題詢問會,縣政府承諾到2017年前實現禁養區全面禁養目標。會后,縣人大常委會還就專題詢問會情況形成了審議意見,交由縣政府落實。
為了解政府辦理落實專題詢問審議意見的情況,2014年9月,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跟蹤調研,針對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仍然存在的轉產扶持資金到位不及時、監管責任不夠落實等問題,開出了完善規劃、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加強研發、規范運作、強化監管六劑“良方”,交縣政府落實。此后,縣人大常委會加大了跟蹤督查力度。2015年,組織調研組深入各地走訪調查,提出加強城區及生豬養殖場(戶)重點鄉鎮的拆除力度,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模式等意見建議,推動武平縣政府持續加大豬舍拆除力度,開展爭創“無豬村”活動。
今年,針對全縣生態環保攻堅戰役已到緊要關頭的實際,為推動全縣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武平縣人大常委會及時向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發出言辭懇切的公開信,要求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當好“宣傳員”“聯絡員”“戰斗員”和“服務員”,積極投身生豬養殖業污染整治工作。
與此同時,武平縣政府也同步認真落實,主動作為,出臺了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制定了豬場認定及拆除補助辦法實施細則,簽訂治理目標責任書,建立獎懲考核機制,下大力氣狠抓養殖業污染整治。針對象洞鎮為養殖業污染重災區的實際,為實現專題詢問會上承諾的到2017年前實現禁養區全面禁養目標,該縣從今年4月15日起至8月31日,開展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行動,抽調260名干部常駐象洞鎮進村入戶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動員養殖戶拆除豬舍、退養轉產;開展公職人員和村(居)兩委干部參與生豬養殖行為專項舉報工作,對涉及生豬養殖的41名黨員干部進行集體約談;組織養殖戶外出考察學習等。同時,全縣各鄉鎮也紛紛吹響了生豬養殖業污染整治的“號角”,生態環保戰役的“圍殲戰”在全縣打響。
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9月20日,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行動勝利結束,累計關閉拆除1565戶36.34萬平方米,完成任務數的100.39%,全面超額完成了會戰的目標任務,象洞溪流域水質明顯好轉,水體中氨氮、COD、總磷等原主要污染物指標均顯著下降。經監測,象洞溪新崗支流、官坑支流水質可達Ⅲ類水,富嶺支流水質可達Ⅳ類水,象洞溪年底Ⅴ類水比例達30%的目標有望如期實現!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武平縣人大的監督工作與政府工作同步實施下,全縣目前共關閉拆除豬舍2870戶,關閉拆除面積60.22萬平方米,削減生豬存欄40.14萬頭,完成年度任務數的87.91%。生豬養殖業污染治理與轉型升級并重的局勢已逐步顯現。(記者 石芳 通訊員 曾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