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來碗豆腐。”“來兩個燈盞糕,一個茶葉蛋。”……位于長汀庵杰涵前村的龍門景區內,村民張常進的小吃攤上,游客絡繹不絕,攤主一家忙得不亦樂乎。交談中發現,張常進原本常年在外務工,如今家鄉的旅游業發展起來,于是便回到家里做起小吃生意。
昨日,記者在龍巖長汀縣庵杰鄉采訪時發現了這一喜人現象:眾多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回到家門口打工或創業,他們用勤勞的雙手與新理念反哺家鄉的建設。
汀江源和龍門,可以說是庵杰人的福地。一灣綠水穿鄉而過,兩岸景色秀麗明媚,整個庵杰鄉孕育于山水的靈氣之中。坐擁得天獨厚的環境,庵杰鄉先后收獲“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省級垃圾治理示范村——涵前村”、“省級新型農村住宅示范小區”、“國家級生態鄉”等榮譽,全鄉被列入“國家級汀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
然而,跟大多數鄉村一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庵杰鄉農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取。村里人告訴記者,以前,大量的村民外出打工,家鄉的秀美欠缺人們的欣賞,可惜了。
如今該鄉的生態旅游風生水起,政府逐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家鄉筑好巢,等待游子歸。”據庵杰鄉黨委書記張世雄介紹,如果說鄉情是回歸的動力,那么平臺環境就是回歸的支撐。很多村民原來都在外做小生意或打工,現在既然家門口都有錢賺,誰還想出去呢?
大學生張仁壽,主修農業學科。2012年大學畢業時,他看到了家鄉的變化,毅然放棄城市生活選擇回鄉創業。如今,在鄉政府和村委會的幫助下,張仁壽的休閑農業也小有規模。
汀江里,十來個穿著救生衣、駕著皮劃艇的漢子在水面暢游。庵杰鄉黨委副書記王榮新告訴記者,他們都是護漂員,正在檢查漂道,以確保游客的安全。這些人中很多是返鄉的村民,現在受聘于旅游公司。
涵前村六旬翁張常祿,以前常年在永定打工。“春節回家過年時,鄉親們都說家里的錢好賺。聽說村里的老太太賣茶葉蛋一天都有上百塊錢收入,于是我今年就留在家里打工了。”張常祿滿是歡喜,勞作一天雖然辛苦,但每每回到家中就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團圓飯,全身的疲憊頓時消散得無影無蹤。
“近年來,不少村民開始選擇回鄉創業就業。”王榮新接過話茬,今年回鄉的村民非常多,據初步統計,已有上百人。如今,鄉里的旅游配套設施完善了,賣特產、做小吃等,這些都是賺錢的好行當。
“有人,美麗的山村才會有靈氣。”記者從村民們幸福的笑容里讀出:有靈氣的庵杰,才是真正的美麗鄉村。(記者 石芳 廖亮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