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在上杭縣蘆豐鄉豐濟村發現閩西“圍屋王”——麻子壩圍龍屋。從空中俯瞰航拍,這座巨型建筑在金秋的田野上顯得更加壯麗,這是先祖留給大地的一個建筑奇葩。
金色田野上的圍屋之王。
麻子壩圍龍屋于清代乾隆年間由豐濟村藍氏先祖所建,迄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圍屋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坐北朝南,左右對稱,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由兩重弧形圍屋組成。正堂是一座閩西傳統建筑風格四合院,三進兩個主廳外加兩邊廂房,一座九廳十八井式客家民居。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兩重圍龍屋,結合成一個太極形整體,后一重是兩層弧形圍屋,圍屋整體內有近百套生活單元,適合數百人大家族居住。
圍屋正堂前面是一個大水塘。水塘的水可飲用,又可以洗濯,兼有消防用水的功能,塘里游魚成群,尤其塘鲺很多。水塘前面是一個重檐屋宇式大門,富麗堂皇。可惜門樓兩邊的原有圍屋建筑被拆除,多出了幾座與圍龍屋不協調的民居,原有景觀受損嚴重。
據村主任藍小寧介紹,改革開放之初這座大圍屋還有40多戶200多名藍氏后裔居住,近些年大部分居民外遷蓋小洋樓,目前僅有5戶群眾在里面居住,堅守祖先天人合一、聚族而居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