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柘榮縣太子參交易中心,一塊LED液晶顯示屏格外吸睛,此為“柘榮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臺”,該平臺包含鄉鎮村工作端、溯源生產服務、溯源監管服務、數字孿生平臺、大數據平臺、陽光監督平臺等六大模塊,還具備太子參線上收購交易、移動辦公、融資服務、全鏈條溯源過程等功能。
“目前,該平臺可實現層層追溯,追溯到太子參種植地塊、使用的種苗、種植過程等,真正實現‘來源可溯’。”柘榮縣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楊惠容說。
柘榮縣素有“中國太子參之鄉”的美稱,種植太子參歷史悠久,是柘榮縣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然而,近年來,隨著太子參種植人數增多,市場上太子參出現良莠不齊、以次充好等現象。
為此,柘榮縣發改局(藥業發展中心)結合“信用+”應用場景建設,打造“柘榮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臺”,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賦能太子參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柘榮太子參全鏈條、全周期可溯源,為太子參賦予“溯源身份證”,保障太子參品質,提升柘榮太子參品牌知名度、信譽度。
楊惠容介紹,“柘榮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臺”是構建以太子參參農、參企、經紀人三大交易主體信息為主的品控模型,并完善溯源平臺配套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包括原產地追溯服務子系統、移動服務子系統、溯源監管子系統、大數據展示平臺、掃碼展示等應用程序。通過太子參種植基地的地理信息采集,落實地塊歸屬,解決“誰來種”和“哪里種”問題,真正實現“來源可溯”。同時,建設太子參小微園和太子參產業服務中心,為太子參大數據溯源提供有效支撐。
在太子參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將信用建設植入其中?該縣充分利用“柘榮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臺”,推行“信用+太子參溯源”守信激勵機制,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特性,鏈接太子參產業供給側和消費側,建立參農、參企、經紀人主體數據庫,以及種植流通追溯數據庫、防偽溯源碼管理數據庫和陽光監督平臺等,逐步將信用建設植入太子參選種、種植、采收、加工、交易、流通的標準化全鏈條追溯體系中。
此外,為有效提升“信用+”全鏈條閉環監管水平,依托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臺,該縣建立了太子參行業市場主體誠信檔案、失信聯合懲戒和黑名單制度,通過事前“源頭可溯、風險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懲戒”,事后“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鏈條閉環監管 ,促使太子參產業良性發展。
“不僅如此,平臺還為鄉鎮農業站人員和村干部開設端口,為其提供數據采集、信息核實、質量監管等功能,通過數據互通共享,提高屬地政府對太子參產業的全流程監管能力。同時,積極引導企業使用該平臺,為企業精準定位問題環節、遏制假冒偽劣產品、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楊惠容說。
“數智”賦能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柘榮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臺涉及8個鄉鎮65.4萬畝的正射影像圖(其中,可種植面積11.7萬畝)和2個誠信示范村的實景3D建模已全部上線,累計培訓企業與合作社64 家、經紀人6位,完成105個村的參農信息確認,發放參農誠信身份牌2622張。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柘榮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臺’推廣工作,持續提高參農、參企、經紀人三大主體責任意識,助力柘榮太子參品牌建設和產業生態服務。”楊惠容表示。(記者 吳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