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清水,往往能成就一座城。寧德市古田縣的綽約風情,同樣離不開這個“水”字。36個島嶼隔水相峙,見證翠屏湖的前世今生;浩瀚閩江穿境而過,數不盡其中風流。
近年來,古田積極開展美麗河湖建設、深化閩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順勢打造環翠屏湖生態觀光休閑旅游帶與閩江特色文旅小鎮,做好文旅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
翠屏湖風光旖旎。 張兆青 攝
“溪山第一”,重振朱子榮光
迎著和煦陽光,于翠屏湖森林步道行走,聽松濤鳥語,觀碧波千頃,頗有幾分閑適。沿線環行,沒一會兒便望見溪山書院的牌匾,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并留下“溪山第一”墨寶。
不過,此處并非建于宋淳化二年(991年)的書院原址。1958年,為興建古田溪水庫,古田舊縣城及周邊鄉鎮超過37平方公里盡皆淹沒,溪山書院亦隨之沉入湖底。直至2000年,書院在翠屏湖畔的后垅島重建,并更名為“溪山書畫院”。
從書畫院南大門進入,草木蔥蘢、溪流潺潺,環境分外清幽。綜合樓兩側,欣木亭與引月亭相對而望,“真歡水菽外,一笑和樂孺”的題詞,不禁令人回想起千年前朱子宣揚理學、苦中作樂的場景。
步入綜合樓,其一樓為溪山堂及集萃展廳,用于展陳各色名家作品;二樓設有翰墨園、夢筆齋,到訪者可在房間中沏一壺清茶,修學書畫課程、揮毫潑墨;三樓則是翠展廳、聚珍閣,可承接大型學術會議。值得一提的是,書院還收藏有文淵閣版全套《四庫全書》。登數級階梯直上小院,憑欄而望,翠屏湖無垠煙波盡收眼底。
書畫院之風采絕不止于書畫。多年來,溪山書畫院的畫師與會員甘當先進文化傳播志愿者,義務為居民及游客講解古田歷史風華、進行藝術熏陶。2019年,溪山書畫院建設、管理、服務模式被列入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名單。
溪山書畫院,不過是沿湖線上璀璨明珠中的一顆。臨水福地景區借陳靖姑信俗文化品牌優勢,每年吸引數十萬信眾前來頂禮膜拜;千年名剎極樂寺承載著一代高僧圓瑛法師愛國愛教的動人事跡;利洋村以火紅柿群點綴27棟連片古民居,且道是“日出江花紅勝火”……如今,極具特色的環翠屏湖文旅經濟帶正將散落的珍珠串點連線,打造為以文化為核心的綜合型旅游景區。
水口閩江大橋 余新星 攝
農民油畫,點綴鄉野浪漫
告別湖畔,直抵江邊,黃田、水口兩鎮守衛著古田的南大門。黃田西接南平、南連三明、東鄰福州、北抵寧德,18公里閩江黃金水道穿流而過,9個村落臨江而居。立于黃田鎮雙坑村橋頭眺望,遠方的南岸鐵路橋駛過一列列綠皮車。汽笛悠揚長鳴,訴說著這座交通重鎮的輝煌過往。
行至雙坑深處,記者見證了與“工業范”迥然不同的畫風。油畫,在這片鄉野間呈遍地開花之勢:從冷峻山水到曼妙人物,從故土氣息到異域風情,篇篇畫作創造出近4000萬元的年產值。
此番盛景,離不開省級技能大師黃文清的耕耘。20世紀80年代,自幼便對繪畫萌生濃厚興趣的他選擇南下廣東,拜師學藝。“彼時廣東的油畫市場已相當成熟,境外訂單絡繹不絕,畫師收入相當可觀。”黃文清回憶說。
1992年,黃文清返回雙坑創辦創野油畫藝術中心,不僅將所學畫術毫無保留地向學員傾囊相授,還把在外積累的訂單與銷售渠道帶到了村子里。歷經三年磨煉,有10名學員達到了“出師”標準,可以獨立進行創作。黃文清鼓勵他們走出去創辦自己的油畫工作室,將技藝向更多人、更遠方傳遞。創野中心創辦20多年來,有近300名學員從這里走出,由他們帶動的作畫隊伍更是進一步壯大。
隨著鄉村振興號角鳴響,創野中心圍繞文化振興這一主旋律,開始試水壁畫創作。自2017年以來,該團隊走南闖北,將各地的歷史文化故事、民俗故事、產業特色躍然“墻”上,累計創作壁畫6萬多平方米,讓座座村莊既有顏值更富氣質。
目前,雙坑村已成立農民油畫產業協會,擁有油畫工作室30多家,先后建成油畫展示廳、油畫創作基地、油畫一條街等項目,每周定期開展公益美術培訓。打造文化雕塑及燈光效果、進一步完善文化配套、統一油畫文化廣告標識、營造庫區濃厚文化藝術氛圍——關于鄉村旅游與油畫產業的進一步融合,黃文清已有更深思考。
老宅新生,樂享銀齡生活
由雙坑向東行駛,不久便至國家3A級旅游景區金翼之家,這里是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民族學家林耀華先生的故居。此間山形酷似金雞,而故居位于金雞之翼,因此得名“金翼之家”。
金翼之家 李燦光 攝
這座古宅建于1915年,占地8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為六扇兩弄三進式建筑,房屋寬敞宏大、雕梁畫棟,抬頭便是“滿座春風”的牌匾。1944年,林耀華根據親身經歷,以小說體裁撰寫了社會學著作《金翼》一書,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前后南方農村的生活情景與傳統社會宗族關系,蜚聲海內外。
以農耕文化為魂、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這座研究人類學、社會學的“東方神廟”,現已成為村內長者的樂齡學堂。自2015年起,該樂齡學堂在省全民終身教育促進會指導下,按照“共學、共伴、共餐”的養教模式,于每周周末雷打不動地舉辦歌舞、運動、科技等課程,讓老年人在終身學習中實現社區健康養老。
記者此行的最后一站,是水口鎮。隨著網箱養殖清退工作穩步推進,水清魚躍的雋美畫卷正在徐徐鋪展。寄情山水,于汶潭基地泛舟垂釣,好不愜意;到溪嵐村咸魚營地安營扎寨,看人閑車馬慢、品咖啡情意濃,座座帳篷撐起了遠離喧囂的“詩和遠方”。每逢臍橙成熟季,田園采摘與農事體驗也為游人提供別致體驗。
“我們將圍繞打響‘又美又甜·快來古田’全域旅游品牌,喚醒一片河湖、激活一江春水,著力打造環湖休閑之旅(三日游)與詩畫閩江之旅(一日游)兩條精品旅游線路,讓文旅資源‘走出去’,把各地游客‘請進來’。”古田縣文旅局局長余蘭說。
(福建日報記者 尤方明 通訊員 周麗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