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筑起“紅色堡壘”、出臺高層次人才認定和支持辦法、公務員培訓規模和實效進一步提升、下沉一線開展干部工作專項調研、建立公務員擇優晉升機制、招錄公務員人數全省第一、實現全市建制村黨群工作者全覆蓋……一個個熱詞串起對過去一年的滿滿回憶,勾勒出一幅南平市組織系統勇于擔當、創新落實、奮發進取的生動畫卷。
去年以來,全市組織系統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胸懷大局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南平發展需要的干部人才隊伍。日前,在全省公務員工作推進會上,南平市圍繞《聚焦綠色高質量發展目標推進公務員培訓工作提質增效》作交流發言,通過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增強公務員隊伍培訓實效的有關做法獲省委組織部肯定。
學思踐悟培根鑄魂,干部培訓走深走心走實
南平市組織部門堅持政治標準,通過抓培訓、樹導向、嚴管理,推動全市上下作風嚴起來、能力強起來、高效干起來。廣大干部在打贏三大攻堅戰、行政中心搬遷、人居環境整治、推動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中,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點贊好評,到南平的各級領導和外地客商都說,對南平印象最深的一是綠色生態,二是干部精氣神。
以理論滋養初心,用思想引領使命。南平市組織部門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作為培訓必修課,引導全市黨員干部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對南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用新發展理念尋策問道的認識更深刻、態度更鮮明、行動更堅定。
整合特色資源,建好建強培訓陣地,是抓實公務員教育培訓、提升能力素質的重要抓手。市委組織部立足閩北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大力弘揚廖俊波精神,依托市委黨校設立科技特派員學院、廖俊波先進事跡教學服務中心,并打造紅色文化、生態文明、鄉村振興以及傳統文化等現場教學點23個,累計承接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公務員代表休假等團隊學習培訓1300多批次。以迎接建黨100周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南平市新建廖俊波先進事跡展示館、中共閩北黨史展示館、科技特派員機制展示館。投資7億元建設的南平市委黨校新校區,占地230畝,可同時容納1500名學員培訓。
加強專業化教育培訓,打造一線“淬火”培養鏈,讓干部“經風雨、長才干”。按照省委“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要求,南平市持續開展“領導干部攻堅能力提升工程”、“干部業務素質提升工程”,結合“業務大學習、能力大提升”活動,搭建“閩北課堂”培訓平臺,形成“專家學者講學+領導干部領學+黨員干部跟學”的模式,邀請國內著名學者和省市部門主要領導授課,累計舉辦各類講座58期,吸引1.5萬人次參與;與清華、北大、人大、浙大等知名院校和貴州六盤水、浙江安吉等地對接,“走出去”舉辦綠色金融、城鄉規劃建設、鄉村振興等專題培訓班32期,培訓市縣公務員2100多人次,幫助領導干部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錘煉專業作風、培育專業精神;先后選派2批10名干部到上海臨港集團掛職、10名干部到廈門對口單位掛職;創新實施“四聯四促”機制,推動全市2.77萬名機關黨員干部與1635個村、275個社區結對共建,360名機關干部網格化駐點服務905家企業,推動干部在基層一線“墩苗”成長。
守望相助心相親,山海協作結碩果。南平市創新教學模式,與漳州市協作承辦區域協調發展培訓班,串聯南平廖俊波精神展示館、漳州谷文昌紀念館等14個現場教學點作為山海聯訓精品線路,借助田間地頭、項目一線的培訓推動兩地20個鄉鎮簽約項目14個,其中武夷山市星村鎮與云霄縣云陵鎮開展茶葉銷售合作,當年兩地茶葉銷售量提高10%。疫情期間,順昌縣仁壽鎮借助漳州市柑桔協會外銷渠道和蘆柑精選分裝技術,實現了當地裝柜發貨到東南亞國家零的突破。“這次以訓為媒,實現了山海協作,打通了農產品場地直供的外貿渠道,共發了81個貨柜的高品質蘆柑到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鎮上的合作社學習了一整套發貨流程,節約了成本,增加了果農的收入。這樣的培訓我們基層很需要。”仁壽鎮鎮長肖榮斌說。松溪、政和等地與浙江慶元、云和聯辦培訓班3期,推動閩浙邊界13個鄉鎮成立“鄉村振興閩浙邊界聯盟”,形成以竹、木、茶葉等產業為主的“工貿走廊”,入駐企業167家。
招賢引智聚力發展,讓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
創新有平臺、創業有底氣、就業有機會、情感有歸屬,山區引來“金鳳凰”。過去的一年,全市組織部門堅持立足山區實際,對人才政策進行再評估、再整合、再加力,人才目標責任制考評在全省位次有新提升。“我們念好知、舉、用、待、育‘五字經’,打造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生態,一方面圍繞南平產業發展需求精準引才,另一方面設立市縣人才專項資金,在全省首創獎勵房政策,讓人才安心立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林旭陽說。
為延攬黨政、緊缺急需、教育、醫療等領域儲備人才,南平市在全國廣發“英雄帖”。扎實落實中央和省上穩就業保就業有關要求,繼續組織開展“人才·南平校園行”招聘活動,開展“云招聘”招才引智活動,2020年推出企業人才崗位4700余個;積極穩妥做好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工作,2020年全市“四級聯考”招錄公務員519名,增長42.6%,今年計劃錄用590人,招考數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持續加大高水平高校畢業生引進力度,選拔引進黨政、國企、教育、醫療等領域緊缺急需專業儲備人才53人,報名人數、人才質量實現雙突破,本土人才呈加速回流趨勢。
從“筑巢引鳳棲”到“花開蝶自來”,更具向心力的發展生態正在形成。南平市圍繞產業發展需要集聚人才,聚焦“高精尖缺”,強化實施重點企業人才工作綜合補助、高層次人才獎勵、重點產業人才科研成果轉化,構建具有南平特色的人才評價體系,激發用人主體內生動力,為創業青年提供更多服務保障,讓有志青年放飛夢想。2020年,全市共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以上人才平臺載體17家,引進和確認省級高層次人才(團隊)56人,重大人才項目有新突破。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福建師范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在實習實訓、人才培養、職教園區等方面開展合作,發揮“雙世遺”品牌效應,大力發展教育培訓產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集聚人氣商氣,促進產城人有機融合,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武夷新區職教園建成開園。加碼優化人才生態,大力推進“人才之家”、“人才驛站”等服務點建設,加快武夷新區人才獎勵房建設,市縣兩級累計籌集人才公寓1542套。強化鄉土人才培育使用,選派192名專職科技特派員到村開展科技服務,首批基層黨群工作者700余名入編事業單位。落實落細各項惠臺人才措施,全年新引進臺灣人才26人。各類人才加快集聚,人才紅利加速釋放。
德才兼備選賢任能,打造引領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干事,重在導向。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是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永恒主題,既要抓緊抓實、毫不放松,又要抓常抓長、常抓不懈,一項一項抓出成效。一年來,全市組織部門用新發展理念立起推動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揮棒,推動全市上下作風嚴起來、能力強起來、高效干起來,激勵廣大干部在打贏三大攻堅戰、行政中心搬遷、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疫情防控等重點任務中奮力擔當作為。
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讓履職者盡責。落實好在全國率先出臺的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深入了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推動綠色發展,特別是在發展七大綠色產業,推動“三大創新”、南平“新三線”建設和“難、硬、重、新”問題整治上的表現情況,作為選拔任用、評先評優重要參考。積極主動用好容錯糾錯機制,出臺市直機關和縣(市、區)公務員擇優晉升機制,進一步營造“優秀者優先、能干者能上、有為者有位”的鮮明導向。
逐夢惟篤行,奮進正當時。“我們持續運用一線考察、蹲點調研、立體考察等多種考核識別干部機制,對基層經驗豐富、服務成績突出的優秀干部人才,放到重要和關鍵崗位使用,做到用好一個,激活整體,激勵干部實干拼創。”林旭陽表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市組織部門將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砥礪奮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要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在市委堅強領導下,聚焦“創新落實提升年”主題,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激勵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人才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主動作為、干出實績,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福建篇章作出南平貢獻。(林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