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閩北,透藍的天空下,茫茫竹海,碧波連天,數丈傲骨更顯蒼翠。
南平是全國毛竹生長最適宜地區和筍竹主產區,是全省竹林分布的核心區域,素有“中國筍都竹鄉”之美稱。全市現有毛竹林面積643.5萬畝,占全省的20%、全國的10%。長期以來,南平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把竹產業作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重要途徑和推進精準扶貧開發、接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竹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立“竹”優勢 鋪就富民之路
晴日,順昌縣仁壽鎮橋下村竹農鄭雨東早早騎車上山砍竹子。“以前山路又窄又小,碰上下雨更是濕滑難行,要上山砍竹運竹太麻煩了。”回憶起從前還未修竹山機耕路時,鄭雨東感慨萬千。
2017年政府支持竹農修建機耕路,每公里補助1.5萬元。如今3.5米寬的機耕路可以通行載重十幾噸的運竹車。
鄭雨東算了一筆賬:未修機耕路前,山路只允許3噸左右的運輸車通行,加上人工費用,運輸毛竹下山的成本近70元每噸。修建機耕路后,大型運輸車可直接上山,運輸成本降低到30多元每噸,成本壓縮了一半。
據了解,南平每年從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獎勵資金中,列出數千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竹產業發展,并計劃從市縣兩級財政中籌措1500萬元成立南平市竹產業發展獎勵基金,用于竹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和考評獎懲。
2015年以來,全市共修建竹山機耕路7774公里,建立竹山灌溉蓄水池2689個,受益竹農超過10萬人,竹農營造竹林的積極性顯著提升。2020年,全市竹林面積同比增長7%,竹材產量增長33.5%,竹筍產量增長42%,充分發揮了竹產業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
點“綠”成“金” 創新勢如破“竹”
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生產技術的深化應用和技術創新。
去年落地建甌的大莊竹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該公司是一家竹基纖維復合材及竹集成材精深加工企業。
車間內,長條狀竹片經噴蒸預熱、高溫熱壓、保溫保壓和冷卻等過程,搖身一變成了厚20厘米、寬50厘米的高耐竹材,長度則實現了無限極,即“訂單指定多長就制造多長”。
“打破了竹材使用的長度瓶頸,真正實現以竹代木、以竹代鋼。項目全面投產后,每年至少可為建甌竹產業新增億元產值。”公司辦公室負責人黃明華介紹,今年公司將新上一條總投資1.5億元的現代化重竹生產線,建成后將成為建甌竹木產業新的增長極。
全力做強“竹”文章,讓竹海生“金”,南平不遺余力——
強化“一把手”招商,泰盛紙業、華宇圣象二期項目等一批竹產業大項目、好項目在閩北落地開花;
強化龍頭帶動,以龍竹科技、華宇集團等企業為龍頭,集聚林產精細化工、竹家居、 森林食品等企業521家,實現產值181.49億元;
創新金融助力,“竹林認證貸”“竹塑貸”等綠色金融產品為竹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
堅持科技創新,產業漸入佳境。2020年全市竹產業總產值350.7億元,帶動60萬人就業。
延伸鏈條 推動融合發展
走進位于邵武的福人集團森林工業有限公司,透過數控中心監控展板,可以清楚地看到,竹屑竹粉有序進入自動化生產設備,烘干、施膠、預壓、熱壓、砂光……各項工序一氣呵成,“變廢為寶”。
“竹材初加工、竹材精深加工、竹下腳料加工,我們不斷完善竹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公司綜合辦副主任吳建文介紹,公司又“以商招商”,合作引進了全屋定制板式家具的下游產業鏈企業——大誠世紀集成家居有限公司,打通了育、產、銷等環節,推動全竹產業鏈發展。
據介紹,2015年起,隨著筍竹加工示范縣項目實施,邵武市竹加工產業鏈不斷拓展延伸,形成了從上游竹拉絲至中游竹膠板、下游竹家居生活用品,以及利用竹下腳料生產竹刨花板、活性炭等完整的產業鏈條。
一根小竹子,做出了生態大文章。圍繞“吃干榨盡”竹資源,我市引進大亞圣象、愛克泰爾黏膠、大莊竹業等林產工業鏈項目56個。眼下,著力打造綠色產業發展的高地,做大做強“一根竹”等“五個一”特色優勢產業的號角吹響,更多生動的點“綠”成“金”實踐扎根閩北,人們在綠色大地上譜寫著新時代富美新南平建設新篇章……(湯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