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農集團SAP+MTC智慧農場項目穩健運行,助力圣農集團實現從種源培育、生態養殖、食品加工到冷鏈物流的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
依托“環武夷山國家公園小流域洪水安全風險超前預警系統”,防汛部門可精準識別多輪降雨疊加效應,根據模擬的河網調蓄過程,能夠提前18小時預警洪峰疊加后的水位變化。
榮華山產業組團聯合國網南平供電公司創新打造“碳能智聯”系統,構建用能全景駕駛艙,實時追蹤園區內各行業企業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動態,為“雙碳”目標考核與能源雙控提供科學依據。
……
在傳統產業轉型與新興動能培育的雙重驅動下,過去一年,南平市積極探索,加快完善數智技術賦能機制,常態化開展前沿技術研發及場景化應用實踐,千方百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全面培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數智賦能,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去年底,工信部發布2024年“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福建杜氏木業有限公司“杜氏木業5G智慧工廠”入選“面向柔性化需求的智能產線案例”。近期,杜氏木業“竹集成材連續化智能化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獲省“揭榜掛帥”立項,補助資金880萬元。
椅的形制、桌的演化、柜的異構……走進政和縣中國竹具工藝城竹產業智創服務平臺,各類創意竹家具以及布置典雅的竹茶空間,讓人眼前一亮。打樣中心內,數控機床高速運轉,對竹制品曲面進行高精度加工。“打樣數控系統可以分別控制加工速度、空走速度、落刀速度,又好又快地把創意變成創新產品。”負責中國竹具工藝城運營的竹海之星(福建)竹產業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小燕表示。
2024年,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全國794家通過工信部兩化融合AAA級認證的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2023-2024年度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貫標AAA級優秀企業”,成為全國25家榮膺貫標AAA級優秀企業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樹高千尺,根在沃土。從制造到“智造”,數字經濟的創新生態逐步完善,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堅實支撐。
過去一年,南平市緊盯竹、新型輕紡、氟新材料等10條重點產業鏈,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五個一”生態優勢產業企業沿著兩化融合、“智改數轉”的步伐,積極落實企業發展戰略、系統性解決方案、治理體系、業務創新轉型等重點任務,從過程維度、要素維度和管理維度獲取生產運營優化,產品、服務創新等價值效益。
全市電子信息與數字產業持續壯大,規上企業達50家,新增育農科技、冠商網絡、鑫藝玻璃等3家規上企業,累計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獨角獸”“未來獨角獸”“瞪羚”創新企業25家。
“數據”助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速度很快,不用企業申報,2個工作日內,500萬元補助直達企業,這樣的‘政策禮包’讓我們感到暖心、貼心。”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法務部負責人說,2024年8月底,公司牽頭創建的福建省氟新材料創新中心被認定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隨后,公司在南平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臺確認了收款賬戶等信息,48小時不到,就收到了平臺撥付的獎補資金。
“免申即享”依托大數據技術,精準篩選符合條件的企業并主動開展政策兌付,讓惠企資金直達市場主體。
近年來,南平市通過數據治理與場景創新,深化數據應用,著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底座,構建起高效協同的政務服務體系。
南平市匯聚共享平臺與129套省級業務系統、156套市縣兩級業務系統實現對接,平臺匯聚法人、自然人、公共信用、電子證照等多種類別數據超31億條,發布數據接口和服務接口數達1565個,累計共享55.76億次。完成人口庫與法人庫階段性數據治理,為掌上南平、e政務、金融平臺等44套系統提供數據共享服務,并在“掌上南平”APP開設“涉企服務”專區,助力企業方便快捷辦成一批事。全市電子證照實現“全省辦事免提交”,政務服務事項平均材料數大幅壓減。2024年,省對市營商環境考核中,南平市數字發展中心負責的“政務服務”指標圓滿完成要求,其中“本地區電子證照生成比例”單項指標連續兩年獲全省第一。
以“數”惠民,寫好“民生答卷”
上個月,聯想集團與武夷山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全球首個城市超級智能體驅動的人工智能城市。
“城市超級智能體將為城市各行業和用戶提供定制化‘人工智能+’引擎,快速開發出適應當地需求的各類AI智能體,并確保這些智能體能夠在數據和算力的支撐下實現高效協同,在政務管理、公共服務、文化旅游、產業創新等多個領域提供全面的智能化支持。”聯想中國副總裁、東南大區總經理葉良宏介紹,以武夷山文旅行業為例,城市超級智能體圍繞本地數據語料培育本地行業大模型,打通游客、涉旅企業、景區三方之間的系統數據,游客可通過智能推薦系統進行個性化行程規劃、餐飲與住宿推薦等,企業可利用大模型進行精準營銷,景區可進行動態資源管理、智能客戶導覽、安排游客參與文化體驗與互動,大幅提升旅游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數字是民生服務的助推器,從出行、消費、文化旅游再到社會治理,數字技術“潤物無聲”,改變了市民的生活。眼下,南平市正以共享“數據+”的方式,深化智慧應用場景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重塑城市肌理與生活圖景。
福建武夷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移動福建公司南平分公司打造大武夷智慧文旅平臺,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與文旅場景,構建全場景智能生態,實現智能行程規劃、實時交互導覽,并覆蓋南平3A級以上景區及50+應用場景,利用AI模型實現“門票+住宿+餐飲+文創”多業態捆綁營銷,拉動二次消費。
順昌縣打造“數智楓橋”解紛協同鏈平臺,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重構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形成以預測預警、溯源一張圖、分類分流為核心的“順昌模式”。該模式立足“源頭治理、閉環協同”目標,在基層治理領域實現從“人防人治”向“數防智治”的跨越式轉型,成功入選省委改革辦發布的全省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典型案例。
去年,邵武市啟動“元·和平”數字創新工程,綜合運用AR/VR、區塊鏈、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術手段,打造“一鏈”“一館”“一檔案”“多應用”,全面賦能數字邵武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并形成豐富的數字文旅原始數據資產。當年11月,興業銀行南平分行落地南平市首筆數據資產抵押貸款,為邵武提供融資支持750萬元,實現南平市數據資產融資授信“零”的突破……
南平市聚力改善數字民生,不斷優化群眾服務感知,堅持換位思考,不斷增強群眾在數字生活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多充滿溫度的“數字故事”在各地不斷涌現。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召開在即,為南平市提供了更高層次的合作平臺。”南平市數字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南平市將進一步深化新基建布局,加速重點項目轉化,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閩北數字經濟新高地,繼續踐行“數字為民”,讓更多群眾在智慧應用場景中享受數字發展的紅利,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南平力量。(林奧 余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