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正式啟動!大武夷敞開懷抱,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八方賓客。
清新空氣、優良生態、厚重文化、豐富資源,除了游山、賞景、戲水、品茗之外,“美食”是大武夷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角度來看,南平的美食可謂集多種先天優勢于一身。樸實的閩北人各自流傳著祖上傳下來的佳肴,靈活地運用本地土生土長的天然材料制作各式特色美味。
為了讓廣大游客在“一元游”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和品嘗大武夷美食,本刊將陸續推出各地美食攻略,帶著“味覺”發現大武夷之美,開啟一段精彩的美食之旅。
建甌作為福建第一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千年古邑,素有“八閩首府”之稱。
公元733年,從“福州”和“建州(今建甌)”各取首字設置“福建經略使司”,這是“福建”域名最早的出處。除了厚重的千年歷史積淀,孕育了建甌獨特、燦爛的“閩源文化”外,建甌的特色美食更是征服了廣大閩北吃貨們的芳心。
本期的吃貨欄目走進建甌,為您盤點那讓人垂涎三尺的建甌名菜與建甌小吃。
【建甌名菜】
鍋(挖)底
菜名趣談:建甌是全國著名的竹鄉,因此筍是建甌人食譜中一種重要的食品。以鮮冬筍烹制的鍋底又稱炒底,寓意其味美誘人,上桌片刻間吃個盤凈如洗,故又稱“挖底”,乃建甌第一名菜。
風味特色:色澤鮮黃,配以紫菜、紅蛋絲、蔥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鮮,口感清脆,配以粉絲軟滑爽口,鮮甜嫩,堪稱名菜。
推薦門店:家興大酒店、金龍大酒店
納(火侖)底
菜名趣談:納底是建甌民間俗菜,幾乎家家能做。這道菜名的由來,民間流傳著兩種版本:一說是舊時慈母常邊烹制這道菜,邊爭分奪秒地為兒納鞋底;又因此菜形似珍珠,食之爽滑,也有人稱其為“珍珠納底”。另一說與烹制工藝有關,因捏成的小粒丸須在沸水中燙熟,而這燙熟的過程在建甌方言中稱為“火侖”(lǒnɡ)。
風味特色:納底晶瑩剔透,十分好看,食之味香辣鮮美,口感軟滑清爽。
推薦門店:家興大酒店、金龍大酒店
雞絨(茸)
菜名趣談:因最初創制者所用主料取自雞肉中的一種較細嫩的瘦肉,當地稱之為“雞茸”,故而取名“雞茸”。現在主料則取自豬的精瘦肉且須剁細如“絨”,因而又稱“雞絨”。
風味特色:色澤白而晶瑩,味鮮美,口感柔滑,配以干貝、肚絲、目魚絲等,細嚼滑中有韌,風味獨特。食者贊曰:“一餐雞絨宴,嘗盡天下鮮。美味佳環宇,疑是做神仙。”
推薦門店:家興大酒店、金龍大酒店
板鴨
建甌板鴨系建甌傳統特色產品,是閩北老字號板鴨,素有“八閩佳肴”之美稱。由于其制作精細、食用方便、風味獨特,早在宋朝時,建甌已有盛記飯店的板鴨出名,宋孝宗曾在建安(今建甌)稱建王,因對建甌板鴨情有獨鐘而將其帶入宋廷,列為“漢席珍品”。
建甌板鴨的制作極為考究,鴨子必須是在田野溪流中放養的,以吃稻谷為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土鴨”。這類鴨子需喂養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質好,有韌性,在腌制過程中不易變形,制成后肉厚質嫩,肥而不膩。
推薦門店:首選西大街巧珍板鴨店,酒店有家興大酒店和金龍大酒店
氵覽魚
菜名趣談:氵覽魚,也叫氵覽魚蛋。建甌淡水養殖馳名八閩,尤以弓魚堪稱一絕。建甌人對淡水魚的烹飪也有獨到的工藝,尤以氵覽魚蛋獨具地方特色。
風味特色:酸甜麻辣,清爽芳香,軟滑鮮美,毫無腥臊雜味。
推薦門店:市區一中口老地方和鼓樓后飛飛大排檔。
榛子煨排骨
菜名趣談:建甌的龍村、水源等鄉以產榛子聞名,其中以粒大、色鮮、沙甜的黃榛為貴。時逢中秋佳節,佳果上市,建甌人用黃榛煨排骨以作節日之佳肴。
風味特色:榛子黃如金珠十分好看,味厚甜美香沙,榛子吸了油而不膩,排骨得榛子味甜更為鮮美,相得益彰,令人食之不厭。
推薦門店:市區各大酒店在中秋榛子上市期間均有,尤以家興大酒店和金龍大酒店為佳。
粉丸
菜名趣談:建甌人以稻米為主食,而粉條是飯菜雙兼的食品,是一道別具地方風味的家常菜。同時“粉丸”之意也暗含著每逢佳節家家都能團圓的美好愿望。
風味特色:酥軟適口,荷香味鮮,若把煮后粉丸沾紅酒食之,倍感醇香,回味無窮。
推薦門店:蘭妹大酒店、新黃岐大酒店;九月可到根雕城景區小吃街品嘗。
皺油膀蹄
菜名趣談:皺油膀蹄是建甌傳統名菜,肉糜香鮮、油而不膩。
風味特色:選料精細,調料全面,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建甌人所制的膀蹄肉與眾不同,膀蹄皮黃焦酥,油光噴香,肉爛如泥,十分誘人。
推薦門店:美食城大酒店、江南大酒店
【建甌小吃】
大腸炒光餅
菜名趣談:光餅是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所帶面粉烤制成扁圓狀干糧,流傳至今。這道民間菜肴,頗具歷史文化特色。當地諺語:“大腸炒光餅,好吃沒成(yǎnɡ)”。即成色十足、十全味美!
風味特色:菜色黃白相間,金片玉塊。味厚而甜鮮適口,餅塊松軟香酥,大腸油而不膩。百姓多喜這道菜肴,美其名曰“金玉滿堂”。
推薦門店:綠硒生態園、新黃岐大酒店、新區筍竹城酒店、坑里夏韻山莊
光餅
光餅,相傳原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的干糧。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有光餅、光肉餅、芝麻肉餅等3種。
建甌光餅香味口、價格低廉,既可當點心,又可作干糧。還有人將光餅切成兩半,中間夾幾片五花肉、蔥段或炒醬菜,別具風味。
推薦門店:首選旺弟光餅,有房村口門店,新區有上海大眾對面門店,市區有西大街、安泰兩家門店;九月“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期間可到根雕城景區小吃街品嘗。
豆漿粉
豆漿,建甌人習稱“豆腐釀”。中國大多數的地方喝豆漿都放糖,配油條、大餅等,建甌人喝豆漿卻與眾不同。他們把豆漿作為青米粉條的好湯料,用醬油、紅酒、味精、姜末、蔥花、辣椒作調料。這味傳統美食即名豆腐酸粉。
推薦門店:市區三中口、磨房前大樹下和陶朱巷;九月“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期間可到根雕城景區小吃街品嘗。
芋餃(“枷韃仔”、“嘎拉澤”)
芋餃發源于建甌,盛行于建甌北部鄉鎮,主要是東游、水源、川石等地。
芋餃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最正宗的三角形,一種是跟普通餃子一樣的做法。
推薦門店:首選東游芋餃,市區首選安泰小區;九月可到根雕城小吃街品嘗。
大腸粿
大腸粿是用干漿粿與大腸同蒸,故名大腸粿。粿片軟而韌,味香鮮,油而不膩,大腸鮮脆而無腥臭。食用時夾出粿片裝碗,取大腸剪成筒狀,加調味食用。
推薦門店:首選市區仿古街——北辛街
薄餅
薄餅,又名春餅、春卷。農歷清明后竹筍大量上市,是建甌人吃薄餅風俗最盛之時。
所謂做薄餅,其實是做薄餅菜。即從菜市場購回新鮮白筍(去殼春筍)刨成筍絲,加水煮熟后略焙干,再加入豬肉絲、蝦肉絲、豆干絲、豆芽菜、韭菜、香蔥拌炒。將薄餅菜用兩張薄餅皮包成卷筒狀,故名春卷。其味香甜,鮮嫩可口。
推薦門店:市區各大酒店在春筍上市期間均有,尤以家興大酒店和金龍大酒店為佳
燙鑼粿
燙鑼粿系大米水浸后磨成稀漿,薄淋入白鐵皮做成的有邊平底盆內,在沸水中略燙,凝固成形后倒出折疊平放,吃時放在開水中燙熱加湯和調料出售。
推薦門店:市區仿古街——北辛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政策賦能 平潭消費市場熱力十足2025-03-3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