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加速產業強鏈建鏈補鏈,新業態蓬勃發展
產業興旺促發展
深秋的嵐島大地,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25日,平潭啟動2021年第三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集中開工項目20個,總投資34.43億元。
數據顯示:十年來,實驗區GDP突破300億元,增長232%,人均GDP增長206%,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總支出增長均超10倍;旅游人數、旅游收入分別年均增長24.2%、51.5%,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0%;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增幅連續3年位居全省前列。
明晰產業方向
得益于10月初臺灣華岡集團“華航3”集裝箱船舶投用,“平潭—臺北”貨運直航班次從最初一周三班增至一周六班,打破了平潭港快速增長的運力需求瓶頸。
26日,在華信集運倉,一批服飾、日用品正入庫上架,完成信息錄入后,被集中打包,乘坐“華航3”集裝箱船舶駛向臺北港。“華航3”集裝箱船舶的出現,為平潭對外集裝箱物流業務再添“翅膀”,與“臺北快輪”雙線并行,為兩岸乃至全球客戶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運輸選擇。
據統計,在大陸口岸出口對臺跨境電商貨物中,從平潭口岸發出的貨物占六成以上。“平潭口岸的運力增長迅猛,最主要的是對臺區位優勢。隨著實驗區不斷完善監管場站、航線、信息化等要素,整合外貿產業鏈,行業影響力與市場口碑實現雙贏。”實驗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信祿說。
數據顯示,實驗區物流產業相關業態近三年平均增幅均超過50%,跨境電商保稅備貨、直購出口、海運快件2020年貨值均突破1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130億元。
目前,實驗區已有天貓國際、菜鳥等90余家物流企業、140余家電商企業落地發展。“最初是要‘走出去’到各地搶貨,如今已是合作企業找上門,一艙難求、一柜難求。”華信物流公司總經理陳祥佺見證了平潭外貿產業蓬勃發展。
平潭曾是偏安一隅的貧困海島,基礎差、底子薄。實驗區甫一成立,便緊抓機遇,落實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產業”要求,立足區位優勢、政策優勢,不斷打通政策鏈、創新鏈、服務鏈、資金鏈,做強做大產業集群。
實驗區從有一定基礎、有一定自然稟賦條件的產業入手,出臺特色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方案,優先發展旅游文化康體、金融、航運物流、建筑、風能產業等,后來,還先后實施“產業培育攻堅戰”“經濟發展產業培育工程”,吹響產業培育的號角。
實驗區全面整合優化總部經濟、跨境電商等20多項扶持政策,設立“平潭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堅持“一攬子”政策惠商,從項目招商到產業投產全過程,做實要素保障。
很快,實驗區尋找出一條契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徑:旅游文化康體、物流貿易、總部經濟三大特色產業初具規模,集成電路產業加快成長,金融業成為實驗區經濟重要增長點,航運業、建筑業兩大傳統行業加快回歸……
開辟廣闊市場
從“一企獨大”到“集群發展”,實驗區產業壯大之路,離不開優勢項目的支撐,以及日益改善的營商環境。
坐落于平潭蘇平片區的新興產業園,業態分布主要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大健康產業,自去年5月開園運營以來,已吸引20家多企業入駐,招租完成率超八成。
在平潭,像新興產業園這樣興起產業集群的園區,還有很多——臺灣創業園、澳前臺灣小鎮、海壇古城、商務營運中心、影視文化產業基地等日趨成熟。
今年初,平潭串聯推出商事登記“自報智批、智能秒批”、產業獎補免申即享等一系列措施,打造行政審批政企互通體系,實現惠企服務從“碎片化政策”向“閉環式體系”轉變。
實驗區全面推行全員招商、領導帶頭招商、產業鏈招商、項目“一口進、一口出”等機制,推動“嵐商回歸”。不久前,平潭綜合實驗區投資促進委員會揭牌成立,主要負責統籌并實施實驗區社會投資項目招商引資、落地建設和產業培育發展等工作。
十年來,實驗區累計推出18批221項改革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02項,13項成果被國務院復制推廣,4項成果被評為全國最佳案例。
“今后五年,實驗區將開啟‘一島兩窗三區’戰略藍圖的新征程,做好旅游、對臺、創新、生態‘四篇大文章’,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把實驗區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獨具特色的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實驗區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說。(福建日報記者 王鳳山 林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金色花田迎客來 仙游縣千畝油菜花為鄉村振2025-03-1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