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在深化改革創新的道路上,平潭以“刀刃向內”的改革魄力,推行不動產登記和交易“全程網辦、智能審批、無紙辦理”新模式,將不動產登記交易服務從“群眾跑腿”轉變為“數據流轉”,打造政務服務改革的“平潭樣本”,交出一份亮眼的改革答卷,不僅讓群眾收獲“指尖辦事”的便利,更展現了“制度創新+數字賦能”的改革新路徑與新成果。
最近,辦事群眾詹景生通過平潭綜合實驗區政務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交易管理平臺線上辦理了商品房合同注銷業務。過去,這一業務需要群眾往返多個部門辦理手續,如今點點鼠標即可完成。“現在,通過線上平臺就能辦理合同注銷業務,不用來回跑,真的很省事。”詹景生說。
這樣的便利并非個例。市民林燕比對了現在與十年前的買房流程:“以前單是合同備案就要多次前往登記中心,現在只需在售樓處進行房源認購,后續網簽、備案、預告登記等業務均可線上辦理。”
平潭結合全國各地探索“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經驗,充分發揮“扁平化、大部制”的體制機制等優勢,通過強化部門協同、集成業務流程、夯實數據基礎、強化技術支撐等方式進行全方位改革創新,構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動產登記和交易“全程網辦、智能審批、無紙辦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群眾辦事的便捷度、體驗感和滿意度。
經過十年的發展,全區不動產登記窗口已從24個縮減至6個,辦理時限從原先的15個工作日壓縮到平均時限1個工作日以內。工作人員介紹,簡單業務的辦理已經全面遷移至“云端”,窗口重點處理復雜業務。如今,全區已有77項不動產登記和交易業務實現“全程網辦”和“無紙辦理”,7項業務實現“智能審批”,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走路”,讓百姓少跑腿。
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交易科科長連夏暉表示,不動產作為群眾和企業最重要的資產,社會關注度高,原來存在部門多頭跑、申請材料多、窗口排隊長、辦理時限久等問題,通過信息共享、電子證照和大數據技術,超過一半的業務實現無紙化辦理,部分業務實現人工無干預的智能審批服務模式,大幅提高服務效能。
下一步,實驗區將繼續探索更多便民利民的服務創新,不斷提升不動產登記交易服務質量和效率,為辦事群眾和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辦事體驗。(作者:林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