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打造兩岸同胞共同家園、發展對外現代服務業……”去年12月底,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福州片區、平潭片區、廈門片區均納入其中。
去年1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包含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內的4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調整涉及4部法律共計12條規定,旨在解決自貿區改革開放措施于法有據的問題,將法律政策與自貿區建設同步跟進。
“對福建而言,通過設立自貿試驗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營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對增強發展軟實力,實現政府管理經濟方式轉變,推動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日前在有關福建自貿區建設的講話中,強調了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眾議群策:
將自貿區建成“法治園區”
根據近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對《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草案)》作的說明,國務院擬在新設的3個自貿區以及上海自貿區擴展區域,對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停止實施企業設立、變更等行政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上述改革開放措施,與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以及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等4部法律的有關規定不一致。而此次決定的出臺,正是以國家立法機關的授權,解決了這些措施的政策法律依據問題。
對依法建設自貿區的重視不只來自中央。今年福建兩會召開前夕,多名法律專家學者在“建設福建自貿區專家學者建言專場會”上,從法律角度為建設福建自貿區建言獻策。民盟福建省委委員、北京德恒(福州)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首席律師鄭珍清說,出臺新的法律法規很有必要,應建立自貿區與行政區劃法律沖突的協調機制,完善福建自由貿易區知識產權若干法律,解決自貿區“專屬投資爭端”的機制對策,處理好先行先試和目前已有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做到創新和依法辦事的統一。
福建省內的多位人大代表也提交了關于制定中國(福建)自由貿易區條例的議案,指出自貿區應參照國際慣例,遵守國際規則,先立法、后設區,建設“法治園區”,避免走綜合保稅區“先設區、后立法”的傳統老路。代表們認為,福建必須立法先行,為自由貿易園區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制度保障,這樣才能推進福建自貿區法治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1月30日上午,福建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謙在《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中表示,為適應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需要,福建2015年將全面梳理調整相關法規的適用,抓緊制定福建自由貿易區條例,依法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
平潭特色:
將推出簡化版負面清單
“福建自貿區三大片區將差異化發展,福州將打造“海絲”戰略樞紐城市,平潭側重兩岸交流,廈門將發展現代服務業。”曾多次參與自貿區政策制定前期研討的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端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三大片區中,最受關注的是對臺特色明顯的平潭片區。
福建自貿區預計今年3月掛牌,而平潭片區的建設目標是形成臺胞第二生活圈,打造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因此,利用自貿區效應和低成本優勢,吸引臺灣資本,成為平潭未來發展的定位。
在今年1月份舉行的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情況及平潭自貿試驗區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周青松表示,2015年,平潭將繼續把對臺融合發展放在第一位,放寬臺資準入門檻,同時突出自由港建設、國際旅游島建設等,推動與臺灣的“區對區”合作。
此外,平潭綜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馬冬根也表示,在投資準入方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
為對接國際通行規則,上海自貿區去年已推出了負面清單,將對某些與國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單形式公開列明。在清單之外,法無禁止皆可為。外商參照負面清單,可以很容易地選擇自身可以投資的領域。
“目前,福建省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還在整理探索中。屆時,福建省三個自貿試驗片區將統一發布一份負面清單。”馬冬根介紹說,“而平潭基于對臺方面的特殊定位,將單獨出一份更簡化的負面清單。”
據了解,目前,平潭自貿試驗區已經在復制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共計51項,其中有11項已實施,其余試點也將在今年完成。此外,平潭自貿試驗區的首批創新試點也在調整中,包括推進政府管理模式創新、培育新型商業形態、開展兩岸融合綜合試點、探索自由港運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創新。
“金字招牌”:
吸引臺資入閩成果初顯
“福建自貿區成立后,將有利于閩臺產業的對接,這是福建自貿區的側重點。”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盧盛榮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到時候,臺灣的電子產業、服務產業等比大陸強的產業就可以更便利進入福建市場。自貿區內,對外經濟的障礙就少了很多。”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也認為,現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兩岸服貿協議的實際操作都存在不少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福建自貿區的建設就更加重要,很多ECFA推不動的,都可以拿到自貿區進行局部的先行先試。
福建自貿區的獲批,為臺資入閩打開了新空間。而在此之前,福建省對臺投資政策的支持、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封關、免稅市場的開放等一系列優惠舉措,打造了一塊“金字招牌”,吸引了眾多臺企在閩落戶。
根據福建省工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1至11月,福建省新設臺資企業389戶,同比增長75.22%。其中,廈門、平潭新設臺資企業數合計占全省新設總數的72.75%。而在同期全省外商投資法人企業新設數中,僅臺資企業就占到了43.75%。
截至目前,全省實有臺資企業數列全國第3位,累計注冊資本數列全國第2位,全省臺資企業戶數占外商投資法人企業實有總數的22.77%,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
去年6月17日,大陸第二個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在平潭開市。這個免稅市場距離平潭澳前客滾碼頭僅一公里,也位于平潭片區內。福建自貿區獲批,給免稅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70余商家入駐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其中臺商過半;進場購物游客超過16.2萬人次,累計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面對閩臺貿易對接發展的良好勢頭,平潭臺灣免稅市場也提出了更高目標,要在新的一年里新增商戶200家以上,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
此外,福建自貿區的福州片區和廈門片區也將根據自身特色尋求差異化發展,吸引外資注入,推動閩企升級。
黃端介紹說,福州片區的發展優勢,是借“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地位,成為我國對東南亞重要的交通樞紐、產業聚集區。目前,萬國(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已得到10多位海外福建僑領的支持,他們將各自組建跨境電商直接入駐,將物美價廉的各國商品通過自貿區銷往國內。
廈門片區的特色是依靠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較高的優勢,發展現代服務業。如借助兩岸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的發展。而根據自身的對臺優勢,廈門可以吸引發展水平較高的臺灣服務業進駐,從而借鑒成功經驗,助推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