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不斷加強交通管理,特別是在去年8月,創造性建立交通誠信制度,提高交通違法成本,倒逼交通參與者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減少交通事故率。去年9月至今年7月,全市交通事故起數同比下降16.14%。
技術設備輔助執法
“記得上世紀90年代,莆田中心城區只有一個信號燈,二三十年來,伴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信號燈變成如今的59個。”日前,在莆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大隊隊長曾永福告訴記者,“隨著各種車輛越來越多,交通情況越來越復雜,給執法帶來更多挑戰。”
沒有交通視頻監控之前,交通執法主要靠警力,定時或不定時選擇重點路段,在路面上與群眾“打交道”,難免有沖突。由于交通設施薄弱,許多違法者無法被及時發現,事后也得不到應有的處罰。
“有時候,民警在紅綠燈路口一處執法,但其他三處仍有人闖紅燈、逆行等,無法沖進車流去制止,這樣太危險。”曾永福說,“違法群眾沒能被民警當場查糾,就逃過去了,久而久之,產生僥幸心理。”
10年前,莆田初建電子警察,在紅綠燈路口安裝4至8個高清攝像槍機,并配以線圈、照明等設備,自動抓拍交通違法行為。當時,僅在路口的一個方向中,每年就拍下1.5萬多人次闖紅燈現象。而現在闖紅燈大大減少,每年一個方向拍下最少的是7人次。
電子警察有個問題,就是抓拍的角度固定,留有死角,給違法者可乘之機。后來,在每個紅綠燈路口,除了電子警察,至少還安裝了一個全球眼,可以實時調焦、抓拍。現在,莆田交警部門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裝32至48個高清探頭,可以錄像不留死角;另外,在高樓大廈上安裝高空探頭,“攝程”可達方圓5公里,既可錄像又可隨時調焦。
違法行為影響征信
“道路監控設施的完善,使大量交通違法行為在事后得到查處。”曾永福說,“但大部分都是扣分、罰款,違法成本較低,有些人還是屢屢以身試法。”
怎么辦?
去年8月15日,《莆田市道路交通安全領域納入誠信系統失信人員名單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實施,明確了行人跨越道路隔離設施、駕駛機動車通過人行橫道時未停車讓行等12種一般失信情形,酒駕、一年內被認定兩次一般失信情形等6種嚴重失信情形。其中,一般失信情形有效期保留半年,嚴重失信情形有效期保留一年。
一般失信人員除了接受安全教育、簽訂承諾書外,還被納入交警部門日常重點監管,在申領駕照時,要延長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時長。涉及公職人員的,通報其所在單位,取消年度評先評優資格;涉及在校學生的,影響各類評先評優資格等。
針對嚴重失信人員,限制其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政策和權限內,縮短其貸款期限,降低貸款額度,提高貸款利率,直至取消其貸款資格和擔保資格;保險業金融機構在政策和權限范圍內,提高其保險費率,降低理賠數額;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資格審查時,增加交通安全領域失信人員名單查詢。
截至今年7月,莆田各級公安共錄入19.2649萬起誠信交通違法行為。7月份,莆田交警聯合多個部門,對企業公司職工誠信交通違法予以通報,涉及2430家企業9197人。目前,交警、工商、銀行等52個部門和單位聯動,對交通違法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陳漢兒 通訊員 劉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