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莆田市社會各界通過多種形式,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上來,確保落到實處,加快推進美麗莆田建設。
這幾天,莆田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正探索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宣傳全會精神的前沿陣地,為了讓全會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教師們群策群力、集體備課,擴展教學新模式,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柯力認為,四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她計劃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結合“制度”“人民”“治理”等在全會公報中出現的高頻詞,以點帶面,為學生們重點闡釋全會中強調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13個方面“顯著優勢”,引導大學生結合自身實例談感受,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打造成黨建文化園的霞林街道肖厝佳園小區,學習全會精神氛圍濃厚。黨員林雪珍說,近年來肖厝社區隨著木蘭溪治理,從當年人人自危的洪澇村,變成了繁華的城市社區,居民安居樂業,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重要理念給他們帶來了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體現了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令她深受鼓舞。當前要利用小區黨建文化園陣地,宣傳全會精神,帶動居民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鞏固木蘭溪治理成果。
“四中全會為基層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感到很振奮。”華亭鎮五云村70歲的退休教師賴珍露連日來閱讀報刊關注到全會這項“熱點”。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受益者,他親歷過五云村從省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變成擁有村集體資產2000萬元的強村。“五云村位置偏僻,過去環境臟亂差,貧窮落后。近年來,村‘兩委’在基層社會治理道路上不斷探索實踐,結合‘幸福家園’建設,改變了村容村貌。”在賴珍露看來,基層直接面對群眾、服務群眾,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折不扣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確保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穩定,鄉村和諧有序,提高群眾滿意度。
本報記者 黃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