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莆田市荔城區召開轄區民間宗教(信仰)場所移風易俗工作部署會議。荔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新釗出席會議并作強調部署要求。
會議現場
據悉,為了發揮民間宗教(信仰)場所引領作用,考慮民間群眾的信仰差異和文化特點,荔城區立足早部署早落實,結合農村基層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堅持價值引領,突出思想引導、道德教化、文明洗禮、文化熏陶,通過開展摸底排查、倡導倡議、典型培育等“八個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將轄區祠堂、廟堂、教堂等民間宗教(信仰)場所活用起來,賦予新動力、發揮新作用,將其打造成集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文體娛樂、文化教育、科技科普、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百姓之家”。
近兩年來,荔城區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契機,注重方式方法,堅持精準發力,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資源整合,在全區所有村(居)開展文明實踐陣地深化整合——讓“三堂”(祠堂、廟堂、教堂)變“文明殿堂”行動。通過以村(居)文明實踐站為單元,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以資源整合為抓手,以提升農民群眾文明素養為目標,依托各村居現有的祠堂、廟堂、教堂等“三堂”場所資源,選擇環境整潔、適宜宣講、方便服務、覆蓋面廣、具有輻射周邊功能的“三堂”場所,本著“一村一亮點,一堂一特色”的原則,深化整合文明實踐站點,豐富文明實踐載體,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居“四會”作用,多形式多途徑創新工作方法,全方位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打造新時代文明殿堂,推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創新,將其打造成理論宣傳的“大講堂”、道德傳播的“大平臺”、踐行文明的“大舞臺”、暖心服務的“大庭院”,筑牢農村基層思想文化陣地,著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方便于民,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常態長效。
據了解,荔城區自2018年10月列入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縣區以來,精心策劃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志愿服務項目,經常性地策劃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明實踐項目,因地制宜地開展文藝演出、百姓宣講、體育比賽、便民服務等活動,勁吹文明風,讓移風易俗入耳,讓道德文化入腦,讓文明之花入心,引導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學以養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在身體力行中堅定信仰、提升素養、激發奮進力量,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荔城區委文明辦供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