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的下午,秀嶼區平海鎮西柯村村民、十音八樂愛好者柯子忠等人便早早來到西柯小學的音樂教室,面對稚氣的學生們,他們手把手、面對面,耐心教授傳統曲牌演奏方法。
莆仙十音八樂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經世代沿襲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具有濃郁地域特色且廣泛普及的群眾文藝活動。“近期在練習的曲目是《集賢賓》和《步步驕》,一共涉及十多種樂器,孩子們挑自己感興趣的學,進步很快。”柯子忠說。
西柯小學創辦于1951年,是個典型的沿海鄉村小學,現有15個班級、513名學生。2019年,乘著非遺文化進校園的熱潮,學校成立起學生十音八樂興趣小組??稍诨I備之初,校內音樂器材匱乏,且無資金來源。得知學校面臨的窘境后,愛心人士聯系了本村企業家鄭玉森,鄭玉森隨即捐贈5萬元用于購買民樂器材。
硬件已配齊,但很快,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西柯小學只有1名主修鋼琴的音樂老師,對民樂并無涉獵。學校便向村民發出民樂指導“招募令”。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十來位能演奏各類器樂的民間老藝人出現,他們之中有民間劇團樂隊演員,也有自小愛好器樂的退休干部、鄉賢等。有了這些熱心人的加盟,師資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學了半輩子的手藝,現在需要換年輕一代‘守藝’,將優秀的民間藝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民間劇團老藝人柯仙振說。
3年來,在老藝人們的辛苦付出下,一屆又一屆的十音八樂小樂手迅速成長,他們能夠獨自操持一門樂器,吹拉敲彈、各顯技藝。
“成立學生十音八樂興趣小組,讓校園文化烙上非遺的時代符號、注入傳統文化的基因,既為傳承民俗文化傳統盡微薄之力,也有利于學校構建新的藝術教育模式。”西柯小學校長柯建清表示。(陳漢兒 林美紅 陳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