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涵江區先后引進200多名臺灣高層次人才。華佳彩公司近百名臺胞職工中,有近八成都在莆田買了房子。該區已有20多批2000多人次臺灣媽祖敬仰者和基層代表來涵進行民間文化交流活動。
閩臺一家親,涵江和臺灣一衣帶水,更是親上親。
近年來,涵江區發揮區位優勢,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著力深化涵臺全方位多領域交流合作,持續在文化交流、產業融合、同等待遇等方面下大力氣、做足文章,合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貢獻涵江力量。
深化交流往來涵臺親上親
9月19日至22日,由臺中市梧棲區村里長及民眾、臺北市莆仙同鄉會與駐涵臺商臺青代表一行50多人組成的代表團,在涵江開展涵臺媽祖文化暨社區治理交流活動。交流團一行先后前往涵江人民公園、白塘湖、雙福村等地,深入交流媽祖文化和基層治理經驗,領略莆田的美麗鄉村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
記者注意到,臺中市梧棲區村里長交流團并非首次來涵開展媽祖文化交流,就在今年6月份,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期間,交流團就曾與涵江當地鎮、村負責人敘鄉情、親情,共話基層發展,簽訂交流合作協議,內容涵蓋社區基層治理交流、農產品交流合作、農業人才培訓合作、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等。
這也是涵江區依托媽祖文化等優勢,吸引更多臺胞來涵參訪交流的一個縮影。今年正月二十,涵江區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舉辦“同謁媽祖,歡慶元宵”媽祖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在涵臺胞20多人,與媽祖敬仰者100多人共同參加盛會,賞元宵、慶團圓、迎新春、話發展。4月22日,涵江區臺港澳辦與工會聯合舉辦歡樂健康跑活動,在涵臺商、臺青10多人與當地體育愛好者共100多人參加,豐富兩岸職工業余文化生活。5月13日舉辦的2023涵臺母娘信俗文化交流活動,臺灣道教會理事長陳燦宏帶領260名臺胞與當地信眾共計500多人歡聚一堂,開展道教文化交流。7月24日,2023涵臺媽祖文化節在福莆仙東岳觀舉行,臺中市梧棲永安宮主委蔡順源等帶領臺灣媽祖敬仰者一行和涵江媽祖敬仰者及在涵臺商青年共300多人一起參加了此次文化節,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常來常往。涵江區充分發揮媽祖文化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的獨特優勢和特殊作用,借助“海峽論壇·媽祖文化周”“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活動載體,依托涵江區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福莆仙東岳觀、霞徐順濟廟等對臺交流基地,重點圍繞文化、教育、旅游、宗教等領域,進一步擴大民間交流的參與面和實效性,推動更多的臺灣同胞來涵江區開展民間文化交流活動,讓臺胞看到涵江區近年來的巨大變化,加深臺胞對大陸的認識和了解,推動兩岸基層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的情誼,提升臺胞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近年來已有20多批2000多人次臺灣媽祖敬仰者和基層代表來涵開展民間文化交流活動。
推進經貿合作互惠中共贏
在8月29日開幕的中國(上海)國際顯示技術及應用創新展(DICEXPO)上,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攜金屬氧化物Mini-LED車載屏、OLED屏、高端平板屏等最新研發成果參展,獲得DICAWARD2023國際顯示技術器件創新金獎等四大獎項,填補了業界空白。
華佳彩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面板企業,引進大批臺灣高層次技術人才,擁有臺灣同胞職工近百人。建廠至今,涵江區委區政府始終給予強有力的服務和保障。在生活上,及時協調解決了臺胞異地就醫和醫保核銷問題;邀請臺灣職工參加媽祖文化活動周活動,感受媽祖文化內涵,推進莆臺文化交流;多次舉辦聯誼會、主題沙龍等各類活動,豐富臺灣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華佳彩公共行政部部長許戊庚告訴記者,他是建廠第一批臺籍人員,政府部門不僅為企業的建設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而且對臺胞職工也盡力提供生活方面的便利,包括積極協調臺胞往返臺灣的交通問題。來涵8年了,涵江的生活環境讓他感到親切,如今早上從公司出發,中午就可以在臺灣的家里吃飯。目前,華佳彩的近百名臺胞職工中,有近八成都在莆田買了房,大家對莆田和涵江都有了認同感和歸屬感,已經融入當地的生活和發展,把莆田當成第二家鄉。
近年來,涵江區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著力強鏈補鏈延鏈擴鏈,發揮經濟合作的基礎先導作用,推進涵臺優勢產業鏈條式融合發展。依托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政策優勢,以華佳彩、福聯為龍頭,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軟件信息服務等細分領域,承接臺灣電子信息產業轉移,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推進電子信息等產業鏈條式集群化融合發展,有效促進機械設備制造、生物制藥、農業、食品、旅游等領域合作。
臺企全冠機械有限公司落戶涵江已有30年,致力于研發PET吹瓶機設備。公司陳金玲副總經理說,廣大臺商臺企是兩岸融合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同時更是受益者?!兑庖姟返某雠_,讓在涵的廣大臺商倍感振奮。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冠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融入閩臺機械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該區還積極推進涵臺科技創新融合,成立工作專班,推動創建涉臺科技合作基地,推進在技術、人才、服務、標準等細分領域的合作;并鼓勵臺資企業參與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福聯公司獲評互聯網示范平臺標桿企業,2家臺資企業獲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
傾情服務人才提升幸福感
9月22日,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由涵江區臺聯、涵江區臺港澳辦主辦的“鄉親相愛一家人·白塘賞秋話團圓”2023年臺胞中秋聯誼活動在涵江區舉行,在莆各界臺胞及定居臺胞代表40人歡聚一堂,共敘鄉情、共話友情、共謀發展,踐行了“兩岸一家親”理念。
臺胞關女士高興地說,聯誼活動讓她對涵江有了很多新的認識,了解了更多當地的民俗文化;也讓她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生活體驗,活動氛圍輕松又愉快,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
近年來,涵江區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使“候鳥式”人才迅速轉變為“棲鳥式”人才,先后引進200多名臺灣高層次人才。該區從創業環境、交流環境、安居環境等方面加強人才服務,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設立人才專門服務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中辦理、專員服務”的集成化模式,為來涵人才提供就業推薦、獎勵申報、手續代辦、項目跟蹤等全流程服務,進一步解決人才創業就業流程繁瑣等問題。
涵江區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鼓勵支持臺灣居民來涵創業投資,完善臺胞在涵就醫、住房、社保、養老、臨時救助等制度保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2019年,大陸首個臺胞醫保服務中心在涵江落地,為在涵臺胞實現“一站式”的醫保報銷服務。“莆仙保”作為我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將臺胞納入可參保人群,進一步提升臺胞在莆留居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涵江區成立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基地,組建青年創業輔導團隊,依托高新區“創客夢工廠—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吸收2個臺灣青年創業團隊入駐,先后吸收臺灣青年人才20多名,已孵化企業4家。建立全市首家閩臺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打造服務臺灣人才綠色通道,在華佳彩體驗基地、福聯職工生活區等企業廣泛布局聯絡點,打造集交流、服務、休閑于一體的“一心多點”人才交流服務平臺,解決外地人才溝通交流不便等問題。
涵江區將在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中繼續先行先試,積極參與兩岸教育、司法醫療衛生、基層治理等四個領域融合試點工作,推動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引進臺灣全職教師,加大華僑職業中專招聘臺灣教師力度,落實好閩臺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加強涵臺職業中專、中小學校際交流合作。同時,實施臺灣基層治理專才培養工程,吸引臺灣青年參與鄉村振興和社區營造,推進涵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
全媒體記者陳麗明通訊員林亦霞陳少希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