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12名區級河長、84名鎮(街道)河(段)長、35名河道專管員全部納入智慧河長綜合管理平臺。”昨日,城廂區河務管理中心負責人張宏龍告訴記者,城廂區打造河湖長制一張圖、工作一盤棋,如今,指令下得去、問題能反饋、事件有跟蹤。
地處木蘭溪中下游的城廂區,水系密布,有各級河道68條,總長約336公里。近年來,該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探索數字賦能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以數字化提升河湖管理現代化水平,精心打造“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生態水系,持續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
該區整合水文、水利、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信息,匯聚河湖數據資源10萬多條,逐步實現多個部門行業、多類信息資源的共享化,做到一圖統抓、統攬、統督、統辦,為河湖智慧管護提供有力支撐。對發現的問題統一上傳智慧平臺,由專人分流交辦,限期整改反饋,形成“巡河、發現、交辦、反饋”全程閉環工作流程。區河長辦專人跟蹤巡查及辦理情況,及時提醒督促通報,力促工作落實落細。今年以來,共上報問題1020個,辦結1018個,辦結率99.8%。
據統計,近22個月水環境考評,城廂區有17個月位列全市第一。這得益于搭建智慧河長綜合管理平臺,為水系治理提供智慧“大腦”。
城廂區依托無人機,固定航線自動巡檢、巡航圖像實時傳輸、污染源信息精準收集、問題部位定點拍攝等,全面拓寬巡河范圍、提高巡查效率。區河長辦及7個鎮街配置無人機16臺,規劃智慧巡檢航線14條,智能記錄河湖全線生態信息,實現數據采集、存儲、計算及分析一體化作業。其中,各鎮街建立無人機“日常巡”制度,每天全域巡查,及時收集傳輸涉河問題,第一時間分流交辦處理。區河長辦建立無人機“重點巡”制度,對主要河道及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開展重點巡查,并及時反饋至各相關責任單位整改。今年已累計巡查2000余架次,形成巡河報告64份。
實施數字化、信息化“點上監測+面上監控”。點上在主要河段設置水質自動監測站16座,在各村居交界斷面設置監測點100個,常態化監測10個市級鄉鎮交接斷面、4個省級鄉鎮交接斷面水質,24小時實時監測水質數據變化,對存在問題第一時間溯源排查,變事后通報為事前預警。面上在全區重要河段兩岸布建視頻設備83個,全天候自動巡檢,并實時上傳監管平臺。河道專管員通過在線監控及時動態掌握河湖問題,及時分流處置,累計收集并處理傾倒垃圾、亂占河道、違規種植等問題100余個。
依托巡河App系統開展巡河履職,自動記錄巡河軌跡,實現“一個系統、全民參與”的智慧治水大格局。常態化開展“河湖長日”活動,實行區級河長“一月一巡河”、鎮(街道)河(段)長“一周一巡河”、河道專管員“一天一巡河”制度。今年累計巡河護河超8200人次,巡河里程超2.8萬公里,河道專管員巡河率超99%。16條市、區級河道由3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掛鉤,協助各級河(段)長定期巡河,并充分發揮監督及參政議政作用,共發出人大建議8件、政協提案5件。成立巡河護河志愿者服務隊5支400多人,開發全民志愿巡河小程序,拓展巡河數字化應用場景,搭建“巡河日志”“積分獎勵”等功能模塊平臺,發動全民參與巡河護河。今年以來,發動群眾參與志愿巡河累計超1.8萬人次,凝聚愛河、護河、管河合力。
下一步,城廂區將持續提高河湖數字管護水平,鞏固拓展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成效,久久為功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河、智慧河、幸福河。
全媒體記者黃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