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莆田市“老區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進校園”暨“攜手革命‘五老’追尋紅色記憶”活動,在“八閩巾幗英杰,婦女解放先驅”蘇華的故鄉——莆田市涵江區萩蘆鎮官林村舉行。
活動現場,莆田學院“時光小分隊”隊員向南壇小學的學生們介紹革命“五老”的紅色故事。
“姐姐,姐姐,這個照片墻上的老爺爺是誰呀?”“這位老爺爺是仙游縣潭頭村的一名老交通員,他叫王永燈……”在“攜手革命‘五老’,追尋紅色記憶”階段性成果展上,南壇小學的學生們紛紛詢問照片墻上的人物是誰,莆田學院“時光小分隊”的隊員們則耐心向學生們詳細介紹每一位革命“五老”的紅色故事。隊員們通過主題宣講、紅色故事分享等,將老區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融入校園生活,讓學生們親身感受老區人民的英勇奮斗和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更好地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莆田學院“時光小分隊”的隊員們參觀蘇華故居
當天,莆田學院“時光小分隊”的隊員們還參觀了蘇華故居,并采集了老交通員黃賢妹的紅色記憶。據介紹,黃賢妹是蘇華同門同宗的族親,在蘇華的帶領下,黃賢妹13歲就走上革命的征程。作為一名交通員,她的任務是為組織傳遞信息和運送物資,并在組織開會時負責警戒,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確保黨的機密不被泄露。
據了解,采集完老交通員黃賢妹的紅色記憶后,持續兩年多的莆田市“攜手革命‘五老’,追尋紅色記憶”大型公益活動將暫告段落。該公益活動于2022年5月15日正式啟動,兩年多來,莆田學院“時光小分隊”深入22個革命老區鎮、32個老區村,行程累計1萬多公里,成功記錄和整理了36位革命“五老”的紅色記憶,并舉辦了30次全媒體傳播活動,助力老區鄉村振興。
兩年來,大學生志愿者們記錄和分享了大量珍貴的文字和影像資料,累計點擊量達上百萬次,活動至今已吸引了200多名優秀青年志愿者加入。“時光小分隊”還探索出了一套紅色記憶采集與傳播綜合服務的新模式,涵蓋革命史料搶救、保護與傳播公益鏈條的所有關鍵節點,提供了一套可復制、能推廣的范本,為紅色遺存的守護輸出了寶貴經驗。該團隊的調研作品《老區紅色精神不老,艱苦奮斗基因永傳——以莆田老區革命“五老”口述歷史記憶與傳播為基礎的調研及實踐》獲得了2023年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國賽二等獎、省賽特等獎,和全國100件“最具感染力作品獎”。
莆田學院“時光小分隊”現任隊長張榮耀告訴記者,通過深入革命老區采集了解革命“五老”的紅色記憶,他了解到歷史的厚重,體會到革命先輩們的犧牲與奉獻精神。“通過實地探訪革命遺址,我能夠直觀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艱辛與不易,理解到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將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進取,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張榮耀說。
莆田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莆田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贏得了閩中紅旗不倒的贊譽。“老區精神沉淀著紅色基因,官林老區村是革命先輩蘇華同志的家鄉,蘇華是福建的革命功臣,被譽為‘八閩巾幗的英杰’,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此次活動在這里舉辦對下一代感悟理想信念,弘揚老區精神,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很有意義。”莆田市老促會副會長宋穎說。(記者 吳炳端 通訊員 俞書楠 黃愉晴 文/圖)